索引号 GZ000001/2017-00560 信息分类 统计分析
文号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是否有效
名称 全州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全州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黔东南州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7-05-03 11:54 字体:[]

今年以来,全州上下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要求,积极抓好全州各项经济工作。据初步预测,一季度全州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7.15亿元,增长(比上年同期增长,下同)13%,增速位于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水平2.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6.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7.89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5.40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3.86亿元,增长15.3%。

一、经济指标运行主要情况和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46亿元,增长10.9%;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3.10亿元,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26亿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39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元,增长10.3%。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完成2554.17亿元,增长22.8%,其中:各项存款余额1557.62亿元,增长24.9%;各项贷款余额996.55亿元,增长19.6%。

(二)三次产业稳定较快增长

1.农业稳定增长。

一季度,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94亿元,增长5.8%。其中,农业增加值11.44亿元,增长6.4%;林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8.4%;牧业增加值10.96亿元,增长4.0%;渔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9.6%。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一是蔬菜、果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蔬菜总产量完成68.1万吨,增长8.6%。二是林业方面加大营造林工作。营造林面积完成24.3万亩,增长5.6%;育苗面积5216亩,增长11.9%。三是畜牧业生产平稳。肉类总产量完成74770吨,增长6.8%。四是渔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水产品产量完成14769吨,增长10.3%。

2.第二产业发展总体平稳。

(1)工业生产稳定增长。3月底,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5户(其中3月新增1户企业,贵州台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3月,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7.46亿元,增长10.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2位。工业用电量13.06亿度,增长22.4%;工业增值税完成2.35亿元,增长6.2%。

分行业看,全州29个大类行业中25个实现增长,其中七大行业全部实现增长。七大行业合计实现增加值42.97亿元,增长9.2%,占全州规模工业的74.8%。其中电力、非金属矿采选、酒饮料增长速度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分别增长16.7%、13.0%、12.8%。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2%,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3%,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四个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1%上升至7.4%。

表1:2017年一季度七大行业增加值

行业名称

绝对额(亿元)

增长速度(%

占比%

贡献率(%

全州合计

57.46

10.9

-

-

七大行业合计

42.97

9.2

74.8

67.2

非金属矿采选业

2.42

13.0

4.2

3.6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6.87

12.8

12.0

12.4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8.52

8.7

14.8

10.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59

2.8

11.5

10.4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78

0.9

6.6

5.8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86

2.4

8.5

9.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9.93

16.7

17.3

14.5

(2)建筑业发展向好。一季度,得益于我州投资的高速增长,建筑业总产值完成21.8亿元,增长27.5%,比上年同期加快6.2个百分点;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44亿元,增长16.1%。

3.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0.26亿元,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按行业分,批发业销售额实现218.99亿元,增长24.2%;零售业销售额实现106.83亿元,增长16.2%;住宿业营业额实现5.03亿元,增长18.7%;餐饮业营业额实现16.02亿元,增长20.6%。

二是旅游业继续带动服务业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预计全州接待旅游总人数1895.41万人次,增长40.6%;实现旅游总收入168.37亿元,增长51.9%。公路运输周转量50.65亿吨公里,增长39.2%。铁路货物发送量23.23万吨,增长81.9%;铁路货物到达量101.21万吨,增长48.5%。邮政业务总量1.08亿元,增长10.8%;电信业务总量19.64亿元,增长73.5%。商品房销售面积80.32万平方米,增长20.9%。3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554.17亿元,增长22.8%。其中: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1557.62亿元、996.55亿元,分别增长24.9%、19.6%。1-2月,规模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9.2%。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一季度,全州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3.10亿元,增长21.8%,比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呈稳步增长势头。

三大领域投资仍是主要支撑。全州投资主要靠三大领域支撑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三大领域支撑作用依然明显。一季度,全州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0.91亿元左右,增长29.3%,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0.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9.8%;全州工业投资完成20.01亿元,增长12.3%,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3.1%;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3.77亿元,增长6.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2.1%。三大领域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约为75%,对全州投资增长合计贡献率达到69.5%。

表2:全州一季度三大领域投资情况

指标

绝对值

(亿元)

同比增速(%)

增速比同期(百分点)

占比(%)

占比比同期(百分点)

贡献率(%)

贡献率比同期

(百分点)

合计

153.10

21.8

-0.5

100.0

0.0

100.0

0.0

基础设施

60.91

29.3

13.4

39.8

2.3

50.3

22.2

工业投资

20.01

12.3

-4.2

13.1

-1.1

8.0

-3.0

房地产开发

33.77

6.8

-10.3

22.1

-3.1

7.8

-12.4

第三产业投资的贡献最大。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完成7.62亿元,增长130.6%,对全部投资增速的贡献率为15.6%;第二产业投资投资完成21.03亿元,增长18.0%,对全部投资增速的贡献率为15.6%;第三产业投资投资完成124.51亿元,增长11.7%,对全部投资增速的贡献率为72.7%。全州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4.9:13.7:81.4。与上年同期相比,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两降一升”,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下降0.4、1.9个百分点,虽然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有所下降,但主体地位依然未变。

表3:全州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情况

指标

绝对值(亿元)

同比增速(%)

占比(%)

占比比同期

(百分点)

贡献率

贡献率比同期

(百分点)

合计

153.01

21.8

100.0

0.0

100.0

0.0

第一产业投资

7.56

130.6

4.9

2.3

15.6

12.7

第二产业投资

21.03

18.0

13.7

-0.4

11.7

0.7

第三产业投资

124.51

19.1

81.4

-1.9

72.7

-13.6

其他利好情况。一是民间投资明显回暖。一季度,全州民间投资完成54.93亿元,增长8.8%,触底回升的迹象明显。二是涉旅将成投资新增长极。与旅游项目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完成投资3.06亿元和4.76亿元,分别增长193.7%、122.4%,增速分别高于全州投资增速171.9个、100.6个百分点。三是产业投资占比提升。全州产业投资占比为30.7%,比去年同期提高3.1百分点。

(四)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40.69亿元,增长8.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06亿元,增长10.5%。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1.8亿元,增长12.7%,其中:国税税收收入17.69亿元,增长90.8%;地税税收收入14.11亿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39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元,增长10.3%。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3.03亿元,增长17.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万人。

(五)“四上”企业入库为经济增长增加新动力。一季度,全州共新增“四上”企业入库11户,比去年同期入库数多2户,入库数在全省排第四位,其中:服务业6户,房地产业3户,工业、零售业各1户。截止3月底,全州在库“四上”企业1279户,其中:工业415户,建筑业71户,批发零售业215户,住宿餐饮业125户,房地产业242户,规模以上服务业211户。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州经济基本面健康良好,部分行业稳中向好,但一些领域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需要直面困难深处着力,破解难题精准发力,确保上半年“双过半”。

(一)农业方面需要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畜禽出栏补栏问题。受今春我州遭受H7N9禽流感的影响,禽类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养殖户面临出栏困局。二是规模养殖业的上规入统问题。

(二)工业方面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是工业新增量支撑不够。企业入库数不足,目前只有三穗入库1户、黎平申报1户,其他县(市)无入库企业。产业投资少,大项目投资少,新开工项目中,亿元项目仅有6个,缺乏龙头项目支撑二是工业增值税匹配性不足。据州国税局提供,工业增值税增速仅为6.2%,与匹配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仅有7县按进度推进,9个县未完成序时进度,特别是丹寨、从江、雷山、剑河目标任务差距较大。四是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亏损企业亏损总额0.94亿元,增长8.7%;税金总额3.26亿元,下降6.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4.98元,增加1.1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3.38%,下降0.03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贸易业企业结构单一,新生动力不足,受重点企业影响较大。中石油、中石化及贵州烟草公司销售额占整个限上企业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容易受政策调整、市场变动、价格波动影响销售额增长变化。尤其是中烟草受控烟卷烟销售降低等因素影响,严重拉低全州限上批发业平均水平。二是新兴消费不足。体育、娱乐及文化办公用品虽然增长较快,但是总量较小,对贸易业的支撑不足。

(四)投资方面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是1-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8%,增速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5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比上月下降2位,比上年同期下降1位。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剩余存量不足,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后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我州投资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减弱。三是工业投资增速放缓我州一季度工业投资仅增长12.3%,低于全部投资增速低9.5个百分点,对全州投资增长的支撑力度大幅减弱,全州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压力增大。四是投资评审指标不匹配。3月末,金融贷款增速19.6%,排位全省第6位;1-3月水泥产量增速0.8%,排全省第9位;投资占GDP的比重排位全省第8位。

三、建议

(一)抓好“四上”企业入库增量。针对一季度我州“四上企业”入库较少的情况,“四上”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对城镇重点区域经营活跃的“四下”企业、大个体要认真深入调研,分类分析研判,充分利用大公司掌握的商业门面等经营性资源手段统筹,以及景区管理部门创新使用特许经营权手段提高管理治理能力,有针对性的将经济活动区域内的大个体和“四下”企业通过经营模式创新纳入“四上”企业统计,力争上半年“四上”企业入库取得新突破。

(二)抓好核算指标的匹配性支撑性。一是抓使用错月指标核算支撑。即,邮政业务总量增速、保费收入增长速度、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电信业务总量、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证券交易额增长速度、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规模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是“四上”企业,要从本月开始抓好新增企业入库,同时,抓好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服务,确保网报数据增长有支撑。二是抓使用当月部门出数指标核算支撑。即,财政八项支出、工业增值税、商业增值税、税收收入等财税指标。直接用于行业核算的财政八项支出是重点。三是抓统计部门出数的网报指标,即,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批零住餐销售(营业)额、房地产从业人员及报酬等指标。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四上”企业的生产经营指导和服务,统计部门要围绕网报专业评估要求,抓好规模以上工业、限上批零住餐业等“四上”企业和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等网报数据质量,切实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统一使用全省平均速度的6项指标。即,规模以下工业增长速度、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速度、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速度、水上运输总周转量增长速度、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增长速度、证券交易额增长速度(现价)等。

(三)对存量企业加强精准分析调度,最大限度释放存量。努力挖掘“四上”在库企业存量。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精准分析服务和调度,指导企业抓好生产经营和网报出数,保证增长趋势稳中向好。

(四)产业方面

1.农业方面

一是农业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将解决此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制订工作方案,一旦市场解冻,及时做好禽类出栏。同时,加快加大畜禽补栏,确保二季度猪、牛、羊、禽的足额出栏,提高上半年和全年畜牧业增加值占比。二是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好规模养殖业的培育指导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养殖大户及时上规入统。

2.工业方面

一是工信部门和投资投促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业企业引进、工业企业培育壮大,确保上规入统新企业个数;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有效投资,谋划工业长期发展新生动力。二是国税部门要加大工业增值税精准征管,严防“跑冒滴漏”,跟进反映我州工业稳定发展的积极变化。三是工业发展差距大的县,要深入掌控工业发展实际与目标任务差距,结合当地优势特色实际,加大工业企业引进、培育和扶持力度,全面发挥工业带动脱贫攻坚、就业致富的龙头引领作用。

3.第三产业方面

一是加强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产业,政府部门加大对石油、汽车、烟草等行业的扶持力度,确保重点行业的支撑作用;同时商务部门加强培育壮大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申报入库,提高其他行业比重,降低对石油和烟草类商品的依赖。二是激活消费升级,多部门协作,认真研判消费群体的消费趋势和需求,指导培育增长点为消费注入新活力。

(五)投资方面

    一是金融部门加大金融贷款增速跟踪调度,既要重视错月核算出数,又要确保当月数据的增速全省排位,为投资评审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是工信及有关部门采取有关措施,加大工业投资项目入库,确保新增量;重点推进工业投资项目建设进度,为投资争位进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提升制造业投资占比。三是工信部门和有水泥生产的县市,高度重视水泥生产量的增长幅度,提升全省位次,为投资争位进位提供匹配支撑。四是住建部门加强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跟踪调度,确保提升全省位次,同时,继续强化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的全省位次。五是我局将进一步做好统计分析服务,积极支持投资评审指标涉及的相关部门抓好投资争位进位的支撑性、匹配性和协调性。


主 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联系地址:贵州省凯里市北京东路21号 | 联系方式:0855-8235320

ICP备案号:黔ICP备1600371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00038 | 招投标投诉电话:0855-8231392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45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

...

本智能问答助手服务由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提供访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