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生态移民局关于切实抓好《黔东南州生态移民系统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各县(市)生态移民局,局机关各科室、州生态移民综合服务中心:
经研究,现将《黔东南州生态移民系统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按照目标任务,抓好贯彻落实。
黔东南州生态移民局
2025年2月7日
黔东南州生态移民系统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关于生态移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提升2025年度移民工作质效,保障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全州生态移民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取得成效,为全州社会经济发展及民生保障奠定坚实基础。现将年度重点工作明确如下:
一、解决一批问题
1.解决移民后续扶持项目发挥作用不明显、利益联结落实不到位问题。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实施,加大已建成项目招强引优力度,强化产业项目确权和低效闲置项目盘活处置,确保产业项目尽快投产并发挥效益。年度实现产业项目确权全覆盖、利益联结分红率达80%以上。
2.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难问题,实现县城安置社区收费全覆盖。通过加大对搬迁群众物业管理费收取的宣传,多方筹集资金,实现58个县城安置社区和5个3000人以上大型乡镇安置社区物业费收取全覆盖。
3.解决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不平衡问题,年度所有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最低达5万元以上。充分利用衔接戴帽和东西部协作资金,谋划和实施好带动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项目,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物业服务、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发展路径,实现易搬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最低标准提档至5万元以上。
4.解决“十三五”以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动态“清零”。全面梳理“十三五”以来所有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对未能启动实施的项目及时调整,对于能够启动实施的项目建立倒排工期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落实专人负责,限时推进落实,促进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发挥效益。年度实现“十三五”以来未启动实施项目动态“清零”。
5.解决移民领域问题整改全面“清零”。针对巡视、巡察、审计、督促检查等反馈移民领域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推动全面整改,确保全面“清零”。
6.解决三板溪库区柳川镇东岭信搬迁安置群众问题全面落实。在完成柳川镇东岭信搬迁安置群众宅基地分配基础上,指导剑河县尽快解决搬迁群众在建房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在2025年底前搬迁安置群众基本完成房屋建设。
二、建设一批亮点
1.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和园区共建融合发展工作亮点。开展安置区与周边园区“两区共建”,推动凯里市、丹寨县、岑巩县、三穗县、天柱县、榕江县等县(市)安置区和周边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吸纳更多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总结好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彰显我州依托城镇化和园区安置模式的优势。
2.建设移民融合发展优势产业项目工作亮点。全面总结黎平县、剑河县、岑巩县实施的移民融合发展优势产业项目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融入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效,提炼工作亮点,形成工作经验。
3.建立完善大型水库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建立完善大型水库移民资金管理内控制度,促进大型水库涉及县(市)移民管理机构规范移民资金管理,在推广宣威水库移民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经验的同时,不断从体制、机制上探索和创新移民资金管理,通过健全财务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制度建设,保证移民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移民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全州大型水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建设州级联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移民领域的关键指标,打破科室间的信息壁垒,让决策者能够迅速掌握关键数据的进度,并通过图形和图表直观展示移民领域的业绩。
5.打造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社区7个。在实现2024年社区集体经济收益100万元以上2个目标基础上,持续强化产业项目谋划指导,加大社区资产盘活利用,探索实施物业管理服务改革,新增培育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5个以上,累计达7个以上。
6.推动移民信息宣传上档升位。实现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移民工作经验信息65条(篇)以上,其中:省级50条以上,中央15条以上。
三、培育一批示范
1.培育物业管理示范社区5个以上。在破解物业管理收费难问题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参照物业管理实体化公司运行试点样板,将凯里市思源社区、镇远县新城社区、岑巩县同心社区、天柱县惠民社区、锦屏县大公田社区等5个社区培育发展为全州物业管理示范社区,促进易搬社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和市场化,促使搬迁群众更好融入新型城镇化。
2.培育互嵌式社区4个以上。充分利用我州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先天优势,借助村超、村BA、村T、村歌等现代媒体传播流量,选取雷山县城南社区、台江县方黎湾社区、榕江县阳光社区、凯里市思源社区培育打造成为民族团结互嵌式社区。
3.培育民主法治示范社区3个以上。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扬基层民主,织密法律服务网,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丰富法治文化供给,年度培育民主法治示范社区3个以上。
4.培育“一老一小”关爱示范社区4个以上。整合安置区现有儿童之家、日间照料中心、阳光驿站、新市民追梦桥等阵地资源,强化社区干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网格员力量整合,积极为安置区有需求的鳏寡孤独留守老人、儿童等提供结对服务。年度指导凯里思源、天柱惠民、三穗彩虹和榕江阳光、卧龙、特和等社区培育“一老一小”关爱示范社区4个以上。
5.培育移民村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以上。深入开展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实地调研,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指导力度。年度培育移民村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以上。
6.培育公共房屋维修基金收缴示范社区1个以上。通过探索集体经济分配一点、政府补助一点、项目资金申报一点等措施筹集公共房屋维修基金。年度培育1个以上公共房屋维修基金收缴示范社区。
四、谋划实施一批项目
1.实施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投入资金18000万元以上。强化年度中央财政衔接戴帽资金项目实施调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序时推进实施,完善产业项目利益联结机制,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2.实施一批散居移民补短板项目,投入资金3100万元以上。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审查和指导力度,督促落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和建设程序。年度建设完成散居移民补短板项目24个以上,进一步完善库区移民村寨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移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3.实施一批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000万元以上。加强对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的调研指导,指导县(市)将项目纳入“重点调度项目清单”,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年度启动建设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6个以上,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4.实施一批后扶优势产业项目,投入资金3500万元以上。指导台江县、岑巩县完善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落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和建设程序,力争3月底前项目全面开工建设,12月底前项目形象进度达80%以上。
5.实施一批库区突出问题处理项目,投入资金6400万元以上。剑河县、黄平县、黎平县加快项目要素保障协调落实,加快项目启动实施,力争下革东大桥、平西坝村大桥、罗里移民新村中桥等3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12月底前下革东大桥形象进度达40%以上;平西坝大桥形象进度80%以上;罗里移民新村中桥形象进度90%以上。
6.谋划实施“渡改桥”及库周复建桥梁项目。积极筹措锦屏县河口大桥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年度争取将河口大桥纳入省级支持“渡改桥”项目建设并给予资金支持;加快宣威水库库周复建桥梁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年度全面启动翁城大桥、麻卡大桥等10座库周桥梁建设工作。
五、巩固一批成果
1.巩固搬迁劳动力就业规模,持续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强化“以产定培”“以企定培”“以岗定培”和“以工代训”导向,着力提升劳动技能和素质;紧盯重点人群和困难群体抓好“四项收入”提升,抓实稳岗就业、就近就业、灵活就业、兜底保障等四个重点,推进劳动力有组织输出,持续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年度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持续巩固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2.巩固帮扶车间成效,持续提升就近就业质量。持续谋划和建设一批帮扶车间,着力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加大对已建成车间厂房的招引力度,确保尽早投产发挥效益。持续开展帮扶车间认定和绩效评估,鼓励帮扶车间吸纳更多搬迁群众就业。实施粤黔东西部协作资金产业消费帮扶项目,打造黔东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帮扶车间产品线下集中展示和销售平台,助推帮扶车间发展。到2025年底,力争安置区就业帮扶车间达260个以上、吸纳带动搬迁群众就业5500人左右。
3.巩固搬迁脱贫成果,持续提升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能力。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重点关注“因学、因病”等刚性支出较大的特殊人群和低收入家庭,确保有致贫风险家庭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强化劳务输出和就近就业、产业发展等开发式帮扶力度,增强内生动力。除整户无劳动能力家庭外,识别纳入监测1年以上的监测户有序退出风险,纳入监测搬迁家庭风险消除率不低于全州平均水平。
4.巩固后扶项目确权、移交、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项目确权成效“回头看”,充分总结项目确权移交有效经验,实现项目完工验收1个月内及时确权移交,巩固项目规范化管理取得成果。
5.巩固后扶资产盘活、处置动态“清零”。持续强化生态移民领域产业项目确权登记,持续用好“六条路径”推进低效闲置项目盘活处置,确保产业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6.巩固移民领域安全稳定形势,守住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大排查、大宣传、大整治,确保移民领域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件),保障移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消除一批隐患
1.强化问题整改,全面消除安置社区扶贫车间消防安全隐患。联合州、县消防、住建等部门开展安置社区扶贫车间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进行整改,确保生产安全。
2.强化督促检查,消除安置社区飞线充电安全隐患。主动与州消防支队、州应急局、州住建局等部门联合行文,开展安置社区“飞线充电”专项整治,切实解决安置社区“飞线充电”安全隐患问题。
3.强化工作调度,消除雷山、镇远安置社区消防手续未办理安全隐患。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督导,指导雷山县、镇远县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度完成雷山县、镇远县5个消防手续办理工作。
4.强化监督检查,消除大型水库工程征地移民资金兑现安全风险隐患。根据征地补偿移民安置资金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抓好资金运行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采取内部检查和第三方审计监督方式,加大对大型水库(宣威水库)涉及县(市)移民资金支付情况进行监督,对检查发现的风险隐患问题督促县(市)移民管理机构及时整改,确保资金安全。
5.强化警示教育,消除移民领域党风廉政风险隐患。充分利用省内、州内和移民系统内部的反面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自我剖析、举一反三。全年开展警示教育6场次以上,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维护好移民领域来之不易的良好政治生态。
6.强化责任落实,消除移民领域较大以上网络舆情风险隐患。全面落实领导班子“一岗双责”职责,对各级各部门反馈的网络舆情及时处置、及时化解,防止炒作,做到件件有回音,让移民群众满意。坚决消除移民领域较大以上网络舆情风险隐患。
七、培养一批干部
1.开展科级干部培育活动,提升移民干部综合水平。全面提升科级干部综合素养,实行周例会科长轮流领学和年度工作陈述汇报制度,进一步提高科级干部的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为移民系统培育后备人才力量。
2.开展移民干部集中培训,提高移民干部业务能力。强化移民干部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水平,选择一所全国大型院校组织1期100人以上的移民干部集中培训。通过围绕党建引领、移民政策解读、经验案例分析等内容进行培训,切实提高移民干部的业务能力。
3.开展社区干部业务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与管理水平,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在州委党校组织1期160人以上的社区干部集中培训。通过系统性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干部在日常管理、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4.开展移民政策法规学习,提高干部政策业务水平。建立移民领域政策法规数字化线上学习平台,每年组织6期以上由科室负责人或外邀专家为县级移民干部和社区干部授课,进一步提高干部政策业务水平。
5.轮换一批驻村干部,提升干部服务基层能力。结合乡村振兴定点帮扶联系村特点,选派政治素养良好、工作能力强、工作有激情的移民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协助村“两委”抓好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征地移民、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干部服务基层能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6.调研式破解移民工作难点,提升干部解决问题能力。聚焦移民领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移民安置社区和库区开展蹲点调研6次以上,落实一线工作法,破解移民领域堵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移民干部解决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
实施“七个一批”创新举措,是全州移民系统2025年的工作重点,也是补齐移民领域工作短板,不断提升移民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州局各分管领导、各科室和各县(市)移民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协同配合,序时推进落实,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在推动工作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推广,为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移民工作探索新路径、创造新范例,努力打造移民工作“黔东南样板”。
黔东南州生态移民局办公室 2025年2月7日印发
主 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联系地址:贵州省凯里市北京东路21号 | 联系方式:0855-8235320
ICP备案号:黔ICP备1600371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00038 | 招投标投诉电话:0855-823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