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三步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路径
一是学科课程融通,确保劳动教育全面融入。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导向,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科学制定劳动课程。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三类劳动设置10个任务群,1-2年级侧重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中选择,3-4年级及以上各学段涵盖三类劳动教育。每个学段对同一任务群作出不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对项目进行开发建设。截至目前,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农耕、非遗传承等“劳动+”系列课程15门,劳动教育课题立项20个。
二是主题研学联盟,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加强校内外实践场地或基地建设,盘活学校闲置用房、空地、天台闲置空地等资源,如,凯里市“迷你农场”“一米田园”等特色劳动教育基地。加强教育、自然资源等部门密切协作,安排一批“校农结合”生产基地、遴建一批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截至目前,全州劳动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共437个,其中,州级实践(实训)基地17个,省级实践(实训)基地10个。
三是实践活动结合,打造劳动教育平台矩阵。严格实行“一活动一报备”制度,开展校外劳动教育活动,将活动方案提交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备,确保劳动教育活动平稳有序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交流研讨,开展“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劳动教育周主题活动,积极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平台。2023年以来,开展劳动教育技能竞赛及实践活动800余次、覆盖学生3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