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2024年大数据发展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5-01-07 10:18:45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等政策文件,认真落实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奋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在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上实现新突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4%左右,为数字赋能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一、全力提升算力基础设施

(一)优化提升数据中心效能。加快“东数西算”应用场景开发,提升机架利用率,积极申报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进黔东南州绿色算力数据中心等州内重点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平均值降至1.3。(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发展改革委,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工程。有序推动移动数据中心、电信数据中心、联通数据中心等州内数据中心部署智算芯片,提升智算能力。鼓励标准化、商品化算力产品接入算力运营调度平台。用好用足“算力券”政策,支持州内符合条件的算力运营企业申报加入贵州枢纽算力体系。加快推动黔东南州绿色数据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提升智算适配能力。积极争取长途专线及带宽资费优惠政策,降低长途专线及带宽资费。(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工投集团,州电信公司、州移动公司、州联通公司、州铁塔公司,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升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完善州内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加快建设千兆家庭、万兆楼宇、T级园区,加快城市5G网络补盲提速,提升农村地区5G网络覆盖面,新建5G基站2000个以上,打造5G应用场景35个以上,互联网出州带宽达到4600Gbps,通信光缆达到40万公里。加快政府部门网站、骨干网、城域网IPv6升级改造和规模化部署,推进SRv6等创新技术使用。(责任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委网信办、州政府政务信息中心,州电信公司、州移动公司、州联通公司、州铁塔公司,各县〔市〕人民政府)

(四)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加快新一代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和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推广。推动清水江三板溪、白市库区航道智慧水运视频监控和船舶数据采集建设,初步实现通航枢纽联合调度“一线通”。深入实施数字孪生水网三年攻坚行动,推进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265座。积极探索小水电集约化管理新模式,建设黔东南州智慧水电数据平台,推进小水电站智能化改造。累计建设智能充电基础设施450个。推进数字管网及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省级支线智能化改造。(责任单位: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发展改革委,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全力推动数字融合赋能

(五)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聚焦“5+N”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按照“一业一平台一链主”思路,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标杆示范。支持天能集团、鲁控环保、黔玻永太等重点骨干企业打造数字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5G全连接工厂。支持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4户、推动数字化改造企业60户,培育智慧园区1个以上,全州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57。(责任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六)加快城镇智慧化改造。重点建设黔东南州数智运行管理中心州级平台,推动交通、文旅、气象、住建、应急、消防、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一屏汇聚”。强化数字赋能,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设备更新,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安防系统智能化改造,推进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活动区域监测等智能化设施建设,重点打造智慧社区样板2个以上。(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公安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气象局、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州应急局、州消防救援支队、州自然资源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七)加快乡村数字化建设。积极推广“数智黔乡”建设成果,推进试点县建设工作,以麻江县蓝莓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数字黎平等项目为依托,加快构建本地化产业数联网平台。配合省级建成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一期),形成“数字三农”集成服务门户。逐步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数字化档案。推动乡村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集成,推进更多惠民、惠农等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推广应用返贫监测平台,实现医保、卫健、民政、住建、水利等部门预警线索共享。全面推进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运用。(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民政局、州统计局、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政务服务中心、州政府政务信息中心、州委社会工作部,各县〔市〕人民政府)

(八)加快旅游场景化创新。推广应用“一码游贵州”平台,完善提升“码上游黔东南”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持续推动景区及住餐业企业等数据接入。加强与知名旅游服务平台数据共享和开发合作,推出一批旅游新场景。加快智慧景区建设,编制智慧旅游关键平台建设指南,发展云旅游、云直播等新模式,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项目。加快智慧博物馆试点建设,支持建设数字虚拟展厅、网上展厅,开发VR全景平台、线下展厅VR体验、文创文博等新场景,提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服务能力。加强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持续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化建设。4A级以上景区视频监控接入完成90%以上,支撑景区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应急调度。围绕凯里香炉山和小高山、从江加榜梯田、施秉云台山、丹寨龙泉山等重点景区,开展日出日落景观气象条件预报,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融入“村超”“村BA”官方直播平台。(责任单位: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州气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九)加快政务便捷化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数据融通,深化公积金等自建业务系统融通共享。推广应用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库,电子证照、电子凭证在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中实现共享应用。延长“全省通办”服务链条,深化“跨省通办”省域协作,在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中山等城市互设“跨省通办窗口”,实现代收代办、移动办、自助终端办。建成智慧政务大厅5个以上。持续推进“云勘验”审批服务改革,打造“屏对屏、零见面、掌上办”的网上智慧政务服务新模式。持续完善州12345热线与110、119、120等紧急类热线及水电气等公共事业服务类热线的互联互通。探索建设“贵商易”平台黔东南专区,推行“政务服务+云直播间”模式,让服务更“好办”更“快办”。(责任单位:州政务服务中心、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公积金中心,各县〔市〕人民政府)

(十)加快提升数字民生水平。大力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开展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州医技云平台功能。深入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全州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累计突破50万人次。推动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推进职业院校全部纳入省职业教育智慧云平台。持续推广应用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新增授信金额15亿元。推广应用智慧养老云平台,加快构建普惠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拓展“医保码”应用场景,力争医保码激活率完成85%、使用率完成40%。推广应用运动健康码平台,探索建设智慧马拉松赛道。聚焦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特定需求,开展数字化应用、适应性改造。(责任单位:州卫生健康局、州教育局、州财政局、州民政局、州医保局、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十一)加快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城市运行等领域应用。持续推动州内自建应用接入省电子政务一体化办公平台和移动端“贵政通”,用好办文、督查、会议等功能。推广应用经济运行辅助分析系统。加快数字法院建设。支持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推广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管理系统(二期)建设成果。深化“平安黔哨”建设,加快完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共用共享体系,持续推进社会视频图像资源接入。(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发展改革委、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政务服务中心、州政府政务信息中心、州统计局、州法院、州生态环境局、州国资委、州公安局、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县〔市〕人民政府)

(十二)强化数实融合赋能支撑。深入开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系列活动,扩大培训问诊、供需对接覆盖面,强化融合评估及成果运用。鼓励市场主体用好“云使用券”,推动州内企业在基础设施、平台系统和业务应用等环节实现“上云用数赋智”。推动产业规上(限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90%以上。支持符合条件的数据运营主体,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贯标应用及评估。(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等,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全力发展特色数字产业

(十三)加快打造数字产业集群。紧盯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数据应用等潜力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完善产业链图。支持云睿、振华华联等龙头企业打造产业生态,提升电子元器件等主导产业,强化州级数据中心市场化运营。大力引进数据中心上下游合作伙伴,引进整机制造、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重大项目,提升产品和产业层级。依托“三千三村”文旅优势,加快建设消费帮扶重要产区,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培育打造一批电商产业园区、直播示范基地、电商示范企业(团队)。大力培育数字消费,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6%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2%。(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农业农村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十四)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健全大数据产业招商工作机制,持续完善数字产业“一图三清单”。聚焦智慧旅游、农村电商等领域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链主”企业、“补链”企业。力争引进大数据领域项目15个以上。大数据领域全口径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0%以上。(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投资促进局、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州商务局等,各县〔市〕人民政府)

(十五)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梳理重点企业清单,开展精准帮扶,推动企业“上规上市”。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实施黔东南州数智运行管理中心、“数智黔乡”等重点项目,力争孵化和培育一批规上企业。深入实施大数据新兴产业“双千倍增”行动,新兴数字成长型企业数量突破10家。(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科技局、州投资促进局等,各县〔市〕人民政府)

(十六)加快拓展数据要素市场。鼓励市场主体通过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全流程交易,开展数据要素登记,进行数据要素型企业资格认定,积极落实数据资源入表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探索数据资产评估、数据资产融资等创新举措。指导州工投集团向数据运营主体转型发展,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及数据资产入表。(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财政局、州税务局、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县〔市〕人民政府)

(十七)梯次打造数字产业园区。加快凯里大数据产业园(二期)建设,推动三穗数字经济产业园落地建设。推动重点工业园区数字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黔东南州“5G+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项目建设,提升园区数据采集、数据归集、公共平台、融合会诊等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工投集团,凯里市、三穗县等县〔市〕人民政府)

四、全力推动数字创新应用

(十八)建立公共数据目录。依托黔东南州数智运行管理中心体系,构建横向贯通、纵向联动、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的公共数据区,提供公共数据采集、数据编目、元数据管理、数据归集、数据可视化等共性服务。按照“应编尽编”的原则,通过公共数据区全量编制、维护公共数据目录,形成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共享共用的公共数据目录“一本账”。(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直各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

(十九)深化公共数据归集。按照物理归集为主、逻辑接入为辅的方式,推动社保、不动产、公积金、教育、医疗、交通、供电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按照行业主管部门对于数据要素管理的有关要求进行归集。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码上游黔东南”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行业平台为依托,在县市推广数据专员工作机制,强化公共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单位: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自然资源局、州教育局、州卫生健康局、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政府政务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十)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各级数据主管部门依法授权具备条件的市场主体运营本级所归集的公共数据。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鼓励州工投集团、州能源投资公司、凯里北控水务等公共企事业单位探索自主运营或授权运营等形式运营本单位数据,开发形成安全合规的数据产品,入驻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进行交易。(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发展改革委、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水务局、州国资委、州供电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十一)抢占数据训练制高点。着眼于垂直行业场景和大模型训练需求,聚焦政务、空间地理、文旅等领域建设一批高价值的州级数据集。与华为云等头部企业探索打造一批大模型+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自然资源局、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十二)做好行业大模型应用。加快行业应用场景开放,围绕工业、能源、乡村振兴、医疗、旅游、教育、金融、交通、气象、信创等领域,探索打造2个以上大模型应用场景。聚焦“5+N”现代工业体系重点行业及城镇智慧化改造、乡村数字化建设、旅游场景化创新、政务便捷化服务等4个重点领域,探索农村电商、文旅、公共资源交易、医疗等行业大模型应用场景建设。多形式开展行业大模型观摩活动,通过上门问诊、搭建供需交流渠道等方式服务企业,开展大模型宣贯培训。(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卫生健康局、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州教育局、州财政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气象局、州政府政务信息中心,州工投集团,各县〔市〕人民政府)

五、全力培育新兴产业

(二十三)积极推广北斗产品应用。推动北斗在防灾减灾、自然生态、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水利、电力等领域扩展应用。推进应急系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应用、城市客运和安全监管可视化及智能化场景应用等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局、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应急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十四)积极发展元宇宙产业。推广应用虚拟现实、交互终端等集成应用,探索人机交互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元宇宙,推进榕江元宇宙实验室、贵州幻地科技等推进元宇宙沉浸式体验产品研发。支持州公积金中心打造虚拟数字人应用场景,推进元宇宙在教育、工业制造、智慧城市、政务服务、文化旅游、公积金等领域创新应用。(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教育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公积金中心,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十五)加快平台经济发展。加快培育网络货运、灵活就业、人才撮合、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探索建设区域级数字经济运营平台,推动资金集中结算,实现行业数据归集。加大智慧就业、智慧物流、农村电商应用场景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培育平台经济企业。支持黔东南智慧就业平台、工畅物流云平台等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商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十六)加快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加大电竞、动漫等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利用景区、街区、商城等建设一批民间电竞场馆、动漫主题乐园、动漫体验馆。探索打造一批电竞+、动漫+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州商务局、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教育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六、全力优化要素保障

(二十七)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鼓励数据流通交易市场主体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扎实推进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工作。围绕“东数西算”、数据流通交易、数字政府建设、公共数据管理等重点领域,推进关键共性标准贯标应用。(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发展改革委、州统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十八)提升数字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和向数字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强化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算网、数据等数字科技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进一步提升省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州网络安全运营中心服务能力及覆盖面。(责任单位:州科技局、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教育局、州公安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十九)加强数字经济人才供给。发挥州大数据专家库作用,动态更新专家库人员,推动专家智力资源与产业资源充分结合。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专业,支持建立相关产业学院、研究院、联合实验室。支持贵州省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在智能汽车领域人才培养、产学研等领域的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扎实开展大数据业务培训,提升领导干部数字化思维能力。持续做好数字经济产业(企业)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招引工作。组织好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黔东南州考区考试。(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教育局、州委组织部、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十)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深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做好大数据产业承接转移。鼓励符合条件的数字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探索打造一批“数字服务出口”品牌典型案例。高水平办好2024数博会相关活动。(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州外事办,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十一)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制定州级政务信息化建设及安全管理机制,深化信创应用替换迁移,打造以贵州政务云平台为核心的实战化、体系化、常态化安全攻防演练机制,常态化做好政务云平台网络及数据安全监测评估。加大关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检查力度。积极做好重保期间网络及数据安全保障工作,为打击涉网犯罪提供支撑保障。(责任单位:州政府政务信息中心、州公安局、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委网信办,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十二)聚焦重点狠抓组织实施。州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重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围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争资争项,做好重点项目用地、用电等要素保障,实施数据中心项目快报快批绿色通道。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数字经济领域创新探索、新经验、新案例。(责任单位: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州财政局、州发展改革委、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文体广电旅游局等州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


主 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联系地址:贵州省凯里市北京东路21号 | 联系方式:0855-8235320

ICP备案号:黔ICP备1600371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00038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45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

...

本智能问答助手服务由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提供访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