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州直部门频道

您当前所在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2017年 >>  2017年第八期 >>  州政府办公室文件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2017年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7-07-03 09:24:42

黔东南府办发〔2017〕27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黔东南州2017年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28日

黔东南州2017年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要点

为进一步推进大健康战略行动,充分利用我州文化和生态两个宝贝,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努力把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我州重要支柱产业,根据省2017年大健康产业工作要点,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2017 年全州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大健康产业发展各项工作部署,以贯彻落实《黔东南州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为主线,围绕“医、养、健、管、游、食”全力发展大健康全产业链,深入实施省大健康“六大产业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省大健康产业“五大工程”和州大健康产业“十大工程”,促进大健康产业提质增效,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促进健康幸福黔东南建设。

2017 年主要预期目标:力争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大健康产业累计完成投资500亿元。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围绕“医、养、健、管、游、食”,全力打造大健康全产业链。

1.加快发展以“医”为支撑的健康医药产业。

(1)推进以中医药民族药为重点的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千企引进”工程,着力引进培育苗药骨干企业,制定相关政策精准扶持,力争 2017 年,引进 2 户以上国内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投资我州苗侗民族医药产业。筛选推广一批苗侗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形成技术规范。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企业改造升级,提升医药制造业水平,力争2017年,培育健康医药产业领域年产值1亿级的企业3个。继续做大做强以“五张名片”为代表的贵州传统特色品牌,力争 2017年完成医药制造业增加值15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州工信委,责任单位:州投促局、州商务局、州卫生计生委、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大健康办)

(2)加快发展以大数据医疗为特色的健康医疗产业。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百院建设工程”,力争取得中央资金支持“百院大战”项目 5 所以上,年内全面开工建设“百院大战”筹建项目。继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提质工程”,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服务,建立健全“智慧医疗”和“健康云”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建设面向未来的互联网医院。推动苗药创新发展,深入开展苗侗民族药资源普查,建立数据库,大力发展苗医医疗服务。推进县级公立中医院(苗医院)建设标准化中(苗)药制剂室及饮片加工炮制室,加强全州中医院(民族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在各县(市)依托中医院或新建苗医医院、侗医医院,乡镇卫生院设置“苗医馆”或“侗医馆”。(牵头单位:州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州工信委、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科技局、州发改委)

2.加快发展以“养”为支撑的健康养身产业。

(1)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产业化模式。完善城市和农村养老服务,建立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等社区养老设施,力争 2017 年,新增养老床位600张。(牵头单位:州民政局,责任单位:州卫生计生委)

(2)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合办或兴办养老机构,重点推进凯里市开展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并力争纳入国家级试点,积极争取黄平等县进入省级试点,规划建设5家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州级医养结合试点项目,新增 2 所县级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促进我州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有效对接。(牵头单位:州民政局,责任单位:州卫生计生委)

(3)积极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建设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健康服务机构合作,共同搭建“移动互联网个人对个人(C2C)护工平台”、“O2O 诊后上门陪护平台”,开展医疗护理等居家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养老综合体项目建设,支持养老机构、社区开展“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牵头单位:州民政局,责任单位:州卫生计生委、州大健康办)

(4)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充分挖掘我州丰富的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品、生态文化等资源,紧紧抓住森林康养的负氧度和精气度的主要因素,以我州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国有集体林场、山塘水库为载体,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基地。(牵头单位:州民政局;责任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示范区管委会)

(5)大力发展温泉养生产业。依托剑河、黄平、雷山、台江、岑巩、凯里等县(市)丰富的温泉资源,重点建设一批温泉养生基地,积极挖掘中医药民族医药温泉健康养生文化,推动剑河温泉、黄平温泉等一批温泉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打造全国一流的温泉保健疗养品牌,建设黔东南百里温泉养生带。(牵头单位:州旅发委;责任单位:州卫生卫计委、州大健康办,相关县〔市〕人民政府)

(6)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发展传统村落养生产业。大力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农村清洁风暴行动。以“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加快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建设,挖掘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社会等价值,依托传统村落,打造一批传统村落养生家园,继续办好中国传统村落发展峰会。(牵头单位:州住建局;责任单位:州环保局、州水务局、州农委,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示范区管委会)

3.加快发展以“健”为支撑的健康运动产业。

(1)大力发展健康体育运动产业。实施“生态体育公园100 计划”,建设一批国家级体育运动训练基地等项目,大力挖掘民族民间竞技项目,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民间斗牛、斗鸡、斗鸟、赛马等项目。力争 2017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 10 亿元以上、累计完成投资5 亿元,全州全年常锻炼人群比例达 30%,约 100万人次。(牵头单位:州体育局,责任单位:州旅发委)

(2)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加快推进建设 10 个生态体育公园、10 个汽车露营基地、10条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力争 2017 年,建设3个生态体育公园,2条精品体育旅游线路,2 个汽车露营地。重点打造“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雷公山之巅·巴拉河之夏”全国山地自行车赛、大美黔东南国际徒步活动、全国皮划艇冠军赛、中国从江加榜国际半程马拉松等一批国际国内山地户外运动品牌赛事,把我州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民族健康运动产业重要基地。(牵头单位:州体育局,责任单位:州旅发委)

(3)大力发展水上户外运动。围绕促进身体健康,依托水体资源,建设一批水上运动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凯里下司水上运动、施秉杉木河、下司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体育训练基地等一批水上运动基地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州体育局,责任单位:州旅发委)

4.加快发展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产业。

(1)加快发展智慧健康管理。鼓励健康管理机构依托大数据或云计算平台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或本地区健康档案数据库,支持发展网上在线咨询、电子支付、交流互动等“智慧健康管理服务”,重点推进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生命科学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 2017 年,培育健康大数据应用州级示范基地和企业 5 家。(牵头单位:州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州工信委)

(2)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州逐步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州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州工信委)

(3)拓展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业健康保险机构,鼓励开发与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身康体等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牵头单位:州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州投促局、州体育局)

5.加快发展以“游”为支撑的健康休闲旅游产业。

(1)推进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苗侗民族医药文化元素,依托我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景区景点,开发具有苗侗民族医药特色的健康旅游路线,打造苗侗医药特色旅游景区景点,探索在重点景区开设民族医药养生馆,融入民族医药养生业态,形成康体旅游度假基地。积极争取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全国康体旅游目的地。力争 2017 年,培育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2 个。(牵头单位:州旅发委,责任单位:州卫生计生委)

(2)推进医疗养生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医疗养生旅游产业,规划建设集“游、医、养、学”为一体的康养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保健养生产业,积极打造一批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打造从江瑶浴等少数民族特色康养旅游品牌,把我州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全地域发展的休闲养生目的地。力争 2017 年,培育省级医疗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2个。(牵头单位:州旅发委,责任单位:州卫生计生委)

6.加快发展以“食”为支撑健康药食材产业。

(1)大力发展中药材民族药材种植业。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创建“全国中药材(太子参、钩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推动太子参等大宗道地药材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管理目录和新资源食品目录。2017 年,新增中药材民族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力争达到 80万亩,培育4个中药材民族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的种植大县,完成大品种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3万亩以上,可供10万亩以上基地种植。(牵头单位:州扶贫办,责任单位:州农委、州卫生计生委、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科技局)

(2)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围绕建设“中国有机第一州”目标,把我州建成全国知名的有机食品供应基地。积极推进绿色食材种植及研发生产,建设一批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及良种繁育基地,扩大“三品一标”种植规模,新增地理标志登记 4 个。加强健康食品生产开发,开发新一代功能保健食品,特别是苗侗民族保健食品。围绕民族饮食文化,大力发展民族特色餐饮产业,加强传统健康食品品牌建设。(牵头单位:州农委,责任单位:州质监局、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科技局)

(二)大力实施省大健康产业“五大工程”。

1.推进实施大扶贫工程。

(1)加快推进健康产业扶贫。按照省制定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完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延伸打造“种植基地+精深加工+消费市场”的产业链,推进农旅结合、药旅结合产业扶贫,发展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农业观光的健康休闲养生业态,打造以民族药文化传播为主题,集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带动农民增收脱贫。2017 年,积极争取认定大健康产业扶贫省级示范基地和企业2个以上。(牵头单位:州扶贫办,责任单位:州农委、州卫生计生委、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科技局、州大健康办)

(2)实施医疗健康扶贫。实施医疗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积极推进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委管医院和对口帮扶城市帮扶我州特困地区县级医院工作,支持受援县县级医院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症医学、急诊急救学科建设。大力实施“千人支医”计划,2017 年组织100名县级以上医院医疗卫生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 1 年以上。(牵头单位:州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州人社局、州民政局、州扶贫办)

2.推进实施大平台工程。

(1)加快推进集聚区平台建设。加快侗乡大健康示范区建设,支持侗乡大健康示范区创建国家级民族文化旅游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凯里市省级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市、区)和麻江乌卡坪大健康产业园等基地(园区、企业)建设,重点推动凯里民族医药产业园形成100 亿元级医药产业园,培育 2个专业化程度高、配套完善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牵头单位:州大健康办;责任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示范区管委会,州工信委、州民政局、州卫生计生委、州体育局、州旅发委、州农委、州扶贫办、州食品药品监管局)

(2)加快推进开放合作平台建设。以建设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契机,用活用好各种活动平台。协办好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大健康医药产业推介对接会”等招商推介活动。(牵头单位:州大健康办;责任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示范区管委会,州投促局、州工信委、州民政局、州卫生计生委、州体育局、州旅发委、州农委、州扶贫办、州食品药品监管局)

3.推进实施大创新工程。

(1)实施大健康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积极争取和实施大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加大我州创新药的研发力,争取将我州创新药纳入“重大新药创制”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目录。(牵头单位:州科技局,责任单位:州卫生计生委)

(2)加快大健康产业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加快发展,加快组建州级智慧健康研究机构,力争 2017 年,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1 个。力争培育建设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以上和科技型企业10个以上。(牵头单位:州科技局,责任单位:州卫生计生委、州工信委)

4.推进实施大项目工程。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 “大健康产业工程包”、“6 个 50”重点工程, 2017年,州大健康产业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建立重点项目调度机制,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明确工作计划,细化落实主要建设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工作量,确保项目任务顺利推进,确保工程项目完成投资 500亿元。(牵头单位:州大健康办,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示范区管委会)

(2)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落实。推进贵州绿色博览会等签约项目加快实施,推进重点签约项目落地。设立专班,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团队”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实施。(牵头单位:州投促局;责任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示范区管委会)

5.推进实施大企业工程。

(1)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利用我省资源优势,依托“5 个 100 工程”等招商引资引智平台,积极吸引大健康产业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州投资,重点在精准医疗、生物医药、数字影像等前沿领域加快引进一批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牵头单位:州投促局,责任单位:州工信委、州卫生计生委,州大健康办)

(2)加快实施大健康产业“巨人计划”。扶持一批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成为我州大健康产业领域的“领头羊”,力争2017年,培育大健康产业领域龙头企业5个,其中:年产值5亿级的企业1个,年产值1亿元的4个。(牵头单位:州工信委,责任单位:州投促局、州商务局、州卫生计生委、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大健康办)

三、大力实施州大健康产业“十大工程”

(一)实施示范建设工程。以建设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和凯里市省级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市为重点,突出发展重点医疗产业项目,瞄准国际高端健康产业,努力在全省做标杆、做示范。紧紧围绕省大健康产业六大示范创建工程,认定授牌一批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在资金、项目用地、建设程序、运营管理等方面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牵头单位:州大健康办;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工信委、州民政局、州农委、州卫生计生委、州体育局、州扶贫办、州科技局、州教育局、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州旅发委、州人社局、州质监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二)实施人才建设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支持和鼓励院校、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聚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健康产业高端人才。加快筹建贵州侗乡大健康学院。积极加强与国内知名大健康产业研究机构在规划咨询、政策研究、人才培养、招商引资等领域开展合作。(牵头单位:州人社局;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投促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三)实施中药材(民族药材)标准化种植工程。大力实施中药材(民族药材)标准化种植,按照GAP标准扩大我州大棕药材种植面积,努力实现特色中药材品种种植带动医药制造。积极推进我州特色中药材品种地理标志和三品认证工作。(牵头单位:州扶贫办;责任单位:州农委、州工信委、州质监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四)实施有机农业推广工程。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各县(市)大力发展一批健康有机食品基地,提升我州品质农业的影响力,做大做强有机农业,打造“中国有机第一州”。(牵头单位:州农委;责任单位:州质监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五)实施县级医院整体提升工程。实施县级医院整体提升工程,按照三级标准建设县级综合医院,加快建设州苗医医院、州儿童医院,有条件的县(市)可以提高标准建设中医院(民族医院),提高我州整体医疗水平。(牵头单位:州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六)实施药材之乡建设工程。集中力量打造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药材产地。重点打造黄平中国白芨之乡、施秉中国太子参之乡、剑河中国钩藤之乡、雷山中国青钱柳之乡、黎平中国茯苓之乡、从江中国瑶药之乡、从江淫羊藿之乡等知名药材产地。(牵头单位:州扶贫办;责任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七)实施民族医药普查工程。大力发展苗侗民族医药产业,组织力量对全州苗侗民族民间医生、民族医药、药剂、单方、祖传秘方等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建档,加快形成黔东南苗药侗药体系。(牵头单位:州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八)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建立完善黔东南州大健康产业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制定、技术和产品推广等工作。(牵头单位:州质监局;责任单位:州大健康办,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九)实施“黔东南味道”工程。围绕民族饮食文化,大力发展民族特色餐饮产业,加强传统特设饮食品牌建设,做大做强凯里酸汤、鱼酱酸、侗族牛羊瘪、侗家腌鱼、腌肉、侗家油茶、从江香猪、稻鱼鸭等独具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黔东南味道系列饮食品牌。(牵头单位:州食品药品监管局;责任单位:州商务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十)实施生态提质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抓手,按照州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实施青山工程、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加大城乡环境整理力度,使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碧、土更净。(牵头单位:州发改委;责任单位:州环保局、州林业局、州水务局、州农委、州国土局、州住建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州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领导,强化全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综合统筹,明晰部门职责,建立分类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州大健康办切实履行好统筹、协调、督促等职责,各牵头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标对表,狠抓责任落实。要逐项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工作量、责任人,层层分工,逐级压实,协力确保全州大健康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强化政策支持。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切实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着力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省、州相关产业基金对大健康产业的引导作用,推动设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大健康产业。加强扶持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相关的社会组织,鼓励行业组织开展诚信建设和行业标准建设与推广工作。

(三)强化统计分析。完善大健康产业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产业运行监测网络平台,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的统计监测,及时分析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政策措施建议。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开展产业运行监测分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行业信息发布,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对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宣传引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对示范创建工程、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企业,要认真总结示范经验,特别是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营造人人关心大健康、支持大健康的良好舆论氛围。借助有影响力的平台,大力推介我州大健康产业,传递黔东南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正能量,唱响黔东南大健康的好声音,打造黔东南大健康的新品牌。

(五)强化调度督查。执行“月调度、季分析、年考核”制度,各县(市)、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及州直相关部门要定期向州大健康办上报工作推进情况。州大健康办要注重监督检查,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并定期跟踪重点工程推进情况,及时更新工作动态。

主 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联系地址:贵州省凯里市北京东路21号 | 联系方式:0855-8235320

ICP备案号:黔ICP备1600371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00038 | 招投标投诉电话:0855-8231392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45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