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府提复字〔2020〕6号
冉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理顺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体制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做好地方粮食储备工作是落实地方粮食储备行政首长负责制,增强地方政府粮食调控能力,确保地方粮食储备安全的重要举措。黔东南州始终认真履行地方粮食储备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地方粮食储备有关规定,出台了《黔东南州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并指导各县(市)完善储备粮管理办法和成品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强化储备粮管理,切实抓好黔东南州粮食储备有关工作。一方面是克服困难,认真抓好粮食储备管理。在没有专门的州级储备粮油承储企业的前提下,黔东南州采用州级财政给予保管费用补贴、轮换差价财政全额支付的方式,将州级储备粮分散到各县(市)粮食购销公司和民营企业代储,着力抓好州级粮食储备工作。目前,全州共有11家企业承接州级粮油储备业务,共储备粮食22585吨,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00%,储备食用油1900吨,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57.58%。同时,认真抓好县级粮食储备企业管理工作,督促各县(市)履行好县级粮食储备工作职责,确保县(市)粮油储备安全。目前,县级共储备粮食34493吨,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91.60%,共储备食用油2266.52吨,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75.51%。另一方面是深化改革,理顺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体系。经过企业改制组建,黔东南州现共有县(市)级粮食存储企业17家,均为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为政策性粮食储备管理、市场调控等,部分企业兼营其他经营性业务。为理顺地方粮食储备企业管理体制,黔东南州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于2019年通过机构改革将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职责划入发展改革部门,并将各县(市)粮油购销企业转为发展改革部门的直属企业,形成了政策性粮食储备业务由发改部门直接监管、国有企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管的双重管理机制。2020年,经州委、州政府研究同意,在州发展改革委增设粮食管理科(正科级单位),明确专人负责粮食管理工作,州级粮食储备管理进一步强化。
虽然,黔东南州努力克服困难,在抓好粮食储备、承储企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因企业历史包袱重、负债多,承储政策性粮食储备规模小、补贴少等原因,为保障企业职工基本工资和企业运转经费,确保企业正常运营,部分储备粮承储企业存在开展多种经营活动等现象,且人员、实物、财务及财务管理未能分开管理。二是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县级粮食部门职能被整合进发展改革部门,造成工作前后衔接不上、业务不熟悉等状况,且县级发改部门缺乏独立的粮食管理机构,粮食管理职能均并入价费和粮食办、粮农办等股室,缺乏专业的人员编制,粮食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下一步,黔东南州将采取强有力措施,进一步理顺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体制,加强黔东南州粮油储备管理工作。一是筹备建设州级粮食储备公司。黔东南州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隶属于黔东南州粮食局的国有独资企业,成立于1994年,注册资本136万元。为切实做好黔东南州级粮食储备工作,黔东南州拟按照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模式,把黔东南州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升级为州级储备粮公司。目前,以黔东南州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实施的粮油储备中心项目一期1万吨粮库建设工程已完工验收,下一步,黔东南州将尽快组织编制州级粮食储备公司组建工作方案,确保尽快推进州级粮食储备公司建设。二是规范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严格按照“政府储备与企业经营分开,政府储备直属企业不得从事粮食经营商业活动”的要求,督促县级储备粮承储企业按照“公益性”职能定位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严格区分地方储备粮业务与企业其他经营业务,确保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储备人员、实物、财务、账务管理分开,确保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同时积极指导有关粮食储备企业在确保储备粮安全的前提下,合法合规探索公司化经营活动,盘活国有资产,确保公司正常运转。三是强化粮食储备企业监管。逐步推进县级发改部门粮食管理股室建设,进一步强化县级发改部门粮食安全监管职能;通过公开招考、部门调配、强化培训等方式提升发改部门粮食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督促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储备粮承储企业规范储备粮存储管理和轮换作业,切实加强对承储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高效承储地方储备粮的能力。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
2020年6月19日
(公开;联系人:潘婷;联系电话:0855—826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