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州直部门频道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答复

索引号 000014349/2021-3229703 信息分类 政协提案答复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文号 是否有效
信息名称 关于州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关于州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6-10-08 15:11

黔东南发改提复字﹝2016﹞1号签发人:龙丛

黔东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州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1号委员提案的

答复

州侨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们对我州关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州委、州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是实施省委省政府主基调的战略选择,州委九届六次全会把大健康作为“十三五”三大战略行动之一,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是我州后培育后发优势,实现后发赶超重要抓手。

发展思路是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力实施黔东南大健康战略行动。按照产业高端、特色突出、国际知名的定位,以文化为先导,药养并重,生态先行,旅游联动,通过“联动发展”、“内生外引”的发展模式,着力引进世界一流的企业及能迅速带动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力争用3-5年时间建设集生物医药、食品工业、健康管理、养生服务、健康营养食品、中药种植与生态旅游、医药食品物流为一体的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基地。

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全州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大健康产业投资累计完成400亿元。省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县(区)达到3个,州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村镇)达到50个,示范县及基地平台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提质。州级龙头企业达到30个,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以健康养生和苗侗医药产业为特色的黔东南大健康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实现全州大健康产业大放异彩。

到2020年,全州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大健康产业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省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县(区)达到5个,州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达到80个,示范县及基地的功能和业态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州级龙企业达到50个,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黔东南大健康产业体系,大健康产业成为支撑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努力把我州打造成为全省大健康产业重要基地和全国大健康产业引领示范区。

下一步我们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做强健康药食材产业。

立足我州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打造“苗侗药都”平台建设为引导,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全国中药材(太子参、钩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推动太子参、钩藤、白芨、何首乌等大宗道地药材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管理目录和新资源食品目录。把我州建成国家道地药材供应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州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达10亿元以上级别中药材大品种2个以上。重点发展领域:

----种植基地及良种繁育基地。以企业为依托,规划和建设中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确保优质的种子、种苗作为支撑。将淫羊藿、重楼、灵芝、仙草、山慈菇(冰球子)等18个药食材品种列为鼓励发展品种,重点建设丹寨昌昊西南地区药用植物种苗繁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剑河钩藤育苗中心、黎平现代化芳疗植物智能种苗繁育中心,黄平中国苗药生态园良种繁育基地、施秉优质种苗繁育基地、雷山乌杆天麻育苗基地、麻江县珍稀药用植物良种繁育基地、凯里苗侗百草万潮种苗基地等8个良种繁育中心基地。

----中药材生态产业建设。按照贵州省中药材生态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标准,重点推进施秉牛大场中药材现代高效示范园区、剑河县现代高效农业钩藤产业示范园区、黎平“天香谷”芳疗植物产业园、丹寨县贵山灵草现代中药材示范园、凯里苗侗百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黄平苗药生态园、麻江珍稀药用植物生态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按照“生态环境适宜、品种品质优良、发展基础好、综合效益明显”的原则,力争实现珍珠式串联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产业带,重点培育施秉、黄平、剑河3个10万亩和锦屏、黎平、丹寨、从江4个5万亩中药材生态产业大县。

----提升药食材产业链建设。

积极引导施秉太子参、剑河钩藤、黎平茯苓、雷山乌杆天麻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种研发,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延伸和拓展,引导中药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多元发展。

(二)做优健康医药产业。充分利用黔东南苗、侗、瑶民族医药优势,依托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制剂中心等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和研发力量,推动苗药制剂的研发配置、苗侗药新品种开发,拓展苗侗医疗服务网络,重点支持凯里医药产业园、侗乡医药产业园、苗侗瑶医药研发中心、黔东南苗侗医医院等项目建设。有步骤地实施现有品种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工程,重点研究现有品种在缓释、控释、长效、速释、靶向释药、透皮和粘膜给药等新技术,促进品种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发展中药材提取、中药制剂、保健品、中药饮片,着力打造太子参、头花蓼、钩藤、淫羊藿、艾纳香等品种从中药提取到中药制剂的产业链条。支持打造“从江瑶浴”中国瑶浴文化第一品牌和“苗侗药都”、“中国苗药基地”等品牌,把黔东南自治州建设成国家苗侗民族医药医疗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新增进入国家基本医药目录民族药药品5个,进入国家药品品种目录5个。

(三)做特健康养生产业。充分挖掘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多彩、温泉水体富集等资源优势,大发展森林生态度假型、湿地公园生态型、农业休闲观光型、民族村落体验型、温泉水疗保健型等养生养老业态,重点支持建设雷山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园、凯里云谷田园、剑河温泉小镇山地康疗养老度假区等重大项目,尽快形成环雷公山苗文化旅游和环月亮山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圈,黎从榕侗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区和沿氵舞阳河历史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带,把黔东南自治州打造我省健康养生与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健康养生养老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20年,建成省级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基地10家以上。

(四)做细健康旅游和文化。

推动健康旅游融合发展。鼓励优质医疗机构、旅游服务机构和旅游休闲基地(目的地)的合作,积极开发医疗美容、中医药养生旅游等健康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开拓国内外健康旅游市场。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着力打造一批集民族文化观光、特色休闲度假、原生态体验、生态农业观光和节事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大力实施A级景区提升工程,集中力量打造南部原生态侗族文化精品旅游景区、舞阳河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精品旅游景区和环雷公山原生态苗族文化精品旅游景区,促进旅游业与农、林、牧、渔、中医药、体育、养生、养老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旅游。努力建成以“中医治未病、康复理疗、养生保健、药膳食疗”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服务基地。

(五)做高健康医疗产业。依托州内的大型医疗机构、体检机构和保险机构,鼓励建立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机构,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新型业态,推动健康评估、生命监护、健康维护、健康产品等方面的发展,成为健康管理行业聚集、健康理念盛行、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贵州省重要的健康管理基地。重点发展领域:

——综合健康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健康体检、健康促进、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健康评估中心、康复疗养中心、银发颐养会所、生态休闲养生公园等场所。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结合,建立医院、专业体检机构、健康保险公司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个性化健康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第三方健康监测中心、健康咨询公司、商务诊所等新兴医疗服务机构,并依托综合性三甲医院资源,培育会员制健康服务企业,开展个人健康信息管理—健康评价—改善指导—医疗代理的无缝健康服务,为高端人群提供私人保健医生式的个性化健康服务。

——第三方医疗检测。鼓励民间机构投资,联合三甲医院设立涉及核磁共振、CT等方面的专业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

(六)做大健康运动产业。发挥我州独特的山地地形地貌和丰富的江河湖泊水体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攀岩、骑行、露营、徒步穿越、低空飞行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特色鲜明的独竹漂、苗族芦笙舞等健康运动产品等健康运动业态,重点建设下司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环雷公山山地户外运动基地、从江加榜梯田国际露营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产业发展,办好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下司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雷公山之巅·巴拉河之夏”全国山地自行车赛等一批品牌赛事。力争到2020年,全州建成省级运动康体示范基地5个以上,国家级运动康体示范基地2个以上,把我州建成全省独具特色的健康运动产业重要基地。

(七)做全健康商务产业。通过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休闲相关产业,使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与社会性服务融合发展,整体提升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成为黔东南现代服务业的引领区,重点发展三大领域:

——新型健康流通产业。利用州内医疗机构、药物研发机构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推动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的流通,鼓励营销模式创新,构建以医药健康产品终端化为核心驱动的新型健康流通产业。

——健康服务业总部。以医药商务为突破,集研发、孵化、展示、交流、销售、培训、中介服务、行业管理为一体,整合医学院校、健康企业总部、医械研制、组装、检验及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研究,建设相应配套服务中心,吸引健康服务领域知名企业总部及销售中心、研发中心入驻,汇集国内外一流技术、管理人才,形成观点交流、商务合作、技术革新的健康企业总部效应,发展特色鲜明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健康服务业总部经济。

——其他衍生的健康产业。围绕医疗卫生资源,发展健康产业链后端,包括衍生的高端商务办公、金融保险、旅游医疗、中介代理、会展等配套产业,形成具有鲜明健康特色的综合配套服务集群。

(八)加强平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大健康医药产业联盟,加快形成集医疗医药、养生养老、健康管理、民族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全力打造各类药品的检测和认证服务平台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机构)开展苗侗医药研发、苗侗医临床研究、新药申报等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加大对黔东南自治州传统村落保护建设支持力度,推动传统村落“保老寨建新寨”,完善村内消防设施、道路维修、路灯照明、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防灾减灾、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建设,将我州“中国传统村落”打造成健康养生、民族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平台。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城乡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设,加强清水江流域综合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黔东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9月6日

(联系人:陈剑波;联系电话:13985293437)

黔东南旅提复〔2016〕2号签发:王建华


关于对州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2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州侨联委员:

你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黔东南州委员会第十一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你们的建议非常好,经认真研究和积极办理,现答复如下:

你们的建议正符合省委省政府对黔东南的要求和州委州政府的战略部署。今年7月,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决定》(黔东南党发〔2016〕22号)文件,文件明确要求要着力打造健康旅游产品体系,深度开发医药疗养、药膳美食等可体验、可消费的养生保健康旅游产品,加快形成环雷公山苗文化旅游和环月亮山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圈,黎从榕侗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区和沿舞阳河历史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带。为了能迅速推进大健康与旅游相结合产业的发展,由州大健康办、州旅发委、州工信委等部门制定了《黔东南州“旅游+大健康”五年行动计划》。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充分利用苗侗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苗侗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苗侗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等,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苗侗医药旅游基地,开发苗侗医药特色旅游路线。建设一批苗侗医药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文化街、主题酒店。形成一批与苗侗医药科技农业、名贵苗侗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依托我州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推动健康旅游融合发展,鼓励优质医疗机构、旅游服务机构和旅游休闲基地(目的地)的合作,积极开发医疗美容、中医药养生旅游等健康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开拓国内外健康旅游市场。

着力打造一批集民族文化观光、特色休闲度假、原生态体验、生态农业观光和节事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与传统农业、苗侗医药、原生文化、民族体育、养生养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全国康体旅游目的地。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6年9月13日

邮政编码:556000  联系电话:15286335606 联系人:聂凯


州中药办议复字〔2016〕1号签发人:周辉

州中药办关于州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21号委员

提案的答复

州侨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州大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涉及我办有关工作问题答复如下:

1、我办一直关注中药材市场信息,建有“苗侗药都”网站作为市场信息和政策发布的平台。并围绕黔东南州地道、大宗、珍稀、特色药材,根据市场前景、需求量大、品质好的原则对我州中药材品种(如:白及、钩藤、太子参、青钱柳、香药类(艾纳香、米槁等)、天麻、茯苓、何首乌、天冬、广东紫珠、灵芝、瑶浴原料药材等)已作了规划,作为重点发展品种,结合市场需求与民族医药生产适应性,将头花蓼、淫羊藿、重楼、山慈菇(冰球子)等16个药食材品种列为鼓励发展品种,起草的《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意见》州人民政府已正式印发;《黔东南苗族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已交州政府审定后印发。

2、近两年我办参与的中药材产业园区规划,均选择按市场前景好的品种来安排,集展示培训、科研实验、旅游文化相结合来打造医药产业园区,同时也打造旅游景点,部分中药材旅游商品已进入旅游景点,明确实施中药材融合旅游发展战略。《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好“药旅、药文、药养”组合拳,深度挖掘中药材文化和民族医药文化,利用现代中药材产业资源和健康养生旅游业资源,探索“大数据+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中药材示范园区+旅游业”电商路子,着力打造“赏药文、品药膳、沐药浴、带药礼”现代山地特色高效药业,实现中药材产业与旅游产业、养生产业及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并已有部分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如:施秉牛大场、黎平天香谷、丹寨贵山灵草产业园、黄平珍稀药生态产业园等)。

2016年8月13日

(附注:公开发布)

(联系人:潘朝泉;联系电话:8517908)

上一篇:

下一篇:

主 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联系地址:贵州省凯里市北京东路21号 | 联系方式:0855-8235320

ICP备案号:黔ICP备1600371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00038 | 招投标投诉电话:0855-8231392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45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

...

本智能问答助手服务由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提供访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