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态移民局:
吕芳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点建立标准化厂房和创业园区的工作建议》收悉。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我州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紧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圆满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各项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州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0661户308103人,分59个安置区集中安置,按73个管理单元格统一管理。
2020年12月23日省委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要持续抓牢就业这个紧迫任务,千方百计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多措并举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通过高质量就业不断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中共省委办公厅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黔党办发〔2020〕36号)在提升就业增收水平上,提出了“全力提升稳定就业质量,大力发展安置区产业,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的目标和要求。
在易地移民安置点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创业园区,既能吸引外来投资,促进本土创业,又能推进我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符合省、州“十四五”期间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思路。
一是能促进未就业劳动力实现就业。目前,我州搬迁对象中有劳动力68626户165584人,已就业68626户144250人,劳动力就业率为87.12%,还有21334个劳动力未能就业,占比达12.88%。劳动力未能充分就业的原因主要是因家庭或者个人原因,不能外出务工,而安置点周边能提供合适的岗位较少,不能充分满足搬迁劳动力就业需求。在移民安置点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创业园区,能提供更多的就近就业岗位,有利于解决这部分劳动力充分就业,提升就业增收水平。
二是能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从就业地点看,目前已就业劳动力中,省外务工有67165人,占比高达40.56%。在移民安置点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创业园区,提供更多的就近就业岗位,能满足搬迁群众既能照顾好家庭,又有务工收入,有助于促进搬迁群众在安置地稳定融入。
三是能促进发挥社会经济效益。集中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在易地扶贫搬迁点上建标准厂房或创业园区,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对改善我州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有重要的作用,能积极促进发挥社会经济效益。
四是安置点及周边建标准化厂房和创业园区的建议。一是对具备建立标准化厂房和工业园区的安置点,要开通用地、规划、立项、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绿色通道,确保项目能尽快落地;二是充分利用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融资资金,整合自然资源、水务、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的资金,多渠道、多途径筹集扶持经费,保障经费;三是给予金融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后续发展平台公司、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投放,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四是对入驻安置点标准型厂房或创业园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项目,尤其是能大量带动搬迁群众就业的企业和项目,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财政贴息。
2021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