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西江鼓社羊排、也东、东引、也通、平寨、凹嘎、南贵、也薅、干荣小寨、干荣中寨、干南都、长赶、乌仰、根赶、白坡、白碧、赶雷、南星共十八个自然寨的村两委、老年协会、鼓藏头、活路头商议,西江鼓社片区2022年的“鼓藏节”时间定为农历十月十六,寅日;阳历11月9日举行。
鼓藏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体现,在苗族各分支都有此习俗。内容包括杀牛祭祖、用牛皮制鼓、祭鼓等一系列礼仪,苗族鼓藏节每13年过一次,鼓藏节是一个规矩严格、习俗繁多的节日,杀猪那天要由“鼓藏头”家在凌晨五点以前先杀猪,周边的农户才能杀猪。跳芦笙是鼓藏节的主要活动之一,至少七天,最多九天。

“关于鼓藏节”
鼓藏节,既是节日,也是雷公山苗族隆重的祭祖大典。雷山鼓藏节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江鼓藏节十三年过一次,连续过三年。第一年为起鼓年:第二年为跳鼓年;第三年为送鼓年,尤其送鼓年最为隆重。
苗族为何要十三年才过一次鼓藏节?传说古时候雷公放洪水来淹没人类,姜央兄妹躲在大葫芦里逃过此劫,通过兄妹开亲繁衍后代。前两年还较为风调雨顺,可后来连续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姜央求助于祭师,得知是自己儿子放牛时,牛踩踏了蝴蝶妈妈的坟茔,蝴蝶妈妈很生气,要每年都杀牛来祭祀。于是姜央杀牛祭祖,渡过了难关。后来姜央觉得如果每年都杀牛祭祖,势必影响农业生产,于是请求祭师祷告祖灵,以后十二生肖轮回再杀牛祭祖。从此,就有了十三年过一次鼓藏节的习俗。



鼓藏节最重要的仪式是祭鼓。苗族人认为鼓是祖先灵魂的居所,祭鼓就是祭祀祖先。鼓藏节通常要杀猪,杀猪时有很多禁忌语。如杀猪不能说成“杀猪”,而要说成 “孝敬大官人”;杀猪的刀不能说是“刀”,而要说成“叶子”;猪血不能叫做“血”,而是称为“浮萍”;烧猪的火要说成是“太阳”;烧猪用的稻草要说成“盖被子”,杀猪所取的胸口肉切来煮吃,被称为“鼓藏肉”;带有乳头的鼓藏肉象征着母爱和生命的繁衍,吃了意味着儿孙满堂。猪的四条腿要留给亲戚朋友,其中带尾巴的猪腿要留给舅家或姑爹家。




鼓藏节期间,各家各户鞭炮齐鸣,亲朋之间,你来我往;大家饮酒、吃饭、对歌、敲铜鼓、跳芦笙,整个苗寨洋溢着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