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东南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探索山林权属纠纷调处新路径,秉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理念,通过“法治思维引领、法定证据推演、法律宣传到户、违法严厉打击”的工作模式,高效化解山林矛盾,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森林资源安全,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法治思维引领,凝聚调处合力。将“依法确权”贯穿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全程,面对重大突出矛盾纠纷,迅速组建由州县委政法委、政府、公安、司法、林业、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及属地党委、政府组成的纠纷调解联合工作组,强化组织保障。工作组第一时间深入实地,细致调查取证,全面了解历史背景,查阅海量历史资料,对纠纷的诉求、事实、证据、法律依据及解决途径深入会商研判,确保调处工作“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秉持公正之心。
二是法定证据推演,夯实调解根基。遵循“一个案件、一套方案”原则,针对争议双方证据制定审查方案,逐项审查认定。证据认定环节,围绕证据出处、类别、记载内容与现场核实情况反复核对、甄别,秉持依法、稳妥、有序、有效地原则。初步调解意见形成后,组织法律专家对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进行研判分析,开展司法推演,依据推演结果完善调解意见,规避潜在法律风险,提升调解结果合法性和权威性。
三是法律宣传到户,促进共识达成。在台江县革一镇茅坪村与施秉县双井镇平寨村“阶斗哑”林地权属争议调解中,严格遵循调解指导意见,耐心做好政策解释与劝导。通过召开调解会议、组织村组群众代表座谈等方式,结合证据及地形地貌对比分析、交流谈心,向群众代表阐述证据效力,深入释法析理,普及法律知识,引导群众尊重事实、认可依据,推动争议双方达成调解共识,实现定分止争。
四是违法严厉打击,维护林区秩序。针对山林纠纷中的违法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林业部门联合公安、司法机关迅速响应,对非法侵占林地、盗伐滥伐林木、破坏生产活动、阻碍企业正常经营等行为深入调查取证,依法严惩,涉嫌犯罪的坚决追究刑责。在施秉县马号镇江元哨村与镇远县涌溪乡鼓楼坪村山林土地权属纠纷化解中,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挑起纠纷一方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从源头遏制违法乱象,守护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