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紧盯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不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2024年,全州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成县占比93.7%,全省排名第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高位推动,加强政策保障。州、县两级均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为推进医共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21年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州委深改委专题审议了《黔东南州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实施方案》,将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为医共体人才建设注入新活力。2022年州委、州政府印发《黔东南州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2-2030年)》及医疗救治能力提升等八个专项行动方案,将医共体建设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行动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医共体建设进程。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按照“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带动县域医疗次中心(片区中心乡镇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辐射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模式,科学合理布局医共体建设26个,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7个,2185个村卫生室纳入医共体建设。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牵头带动能力。先后争取到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等三级公立医院管理团队对全州县(市)级公立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全州47家医院与省内外53家医疗机构共结成97对帮扶关系,实现“管理+技术”的“组团式”帮扶团队的有18家,2024年共派驻受援医院开展帮扶专家276人,专家“师带徒”本地骨干人才410人,指导开展新技术357项。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辐射能力。累计下派管理和医护人员115人次,推动乡镇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37个;累计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23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
三是深化改革,多方联动发力。创新开展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工作,出台《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对公立医院人员实行总量核定,补充员额实行备案制管理。持续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行差别化支付政策,在全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DIP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更加精准有效。建立健全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县(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建立了医共体建设绩效考评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
四是信息互通,强化结果互认。积极推进医共体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工作。制定出台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全州远程医疗服务104834人次,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有效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疾病诊断能力和服务水平同质;全面推广医学影像“云胶片”服务,患者通过手机互联网调阅影像图片及检查报告达169.09万次;建成州医技云和州影像云平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全州4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达65.05万项次,为群众节约就医资金约322.41万元,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惠民便民服务水平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