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黔东南州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企业服务、扩大民间投资、深化信用建设、保障能源供给几方面工作,统筹施策、精准发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质效双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筑牢公平竞争基石。以破除市场壁垒为核心,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建立通报督查及壁垒排查长效机制,累计清理妨碍市场公平的政策措施120余项,确保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招标投标专项整治行动,完成261个项目的治理工作,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96个,有效预防公职人员违规插手招投标行为。同时,重点围绕清理市场准入退出、要素流动等四类问题,全面梳理市场主体活动政策,为企业营造了透明、高效的经营环境。
二是强化企业服务,破解发展瓶颈。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简化项目核准备案、规划许可等流程,民间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审批效率提升30%。依托“贵州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贵州政务服务网”,全面推行“全程网办”,有效降低企业“跑腿”成本,企业满意度达98%以上。针对融资难题,发展改革、财政以及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银企对接”专项行动,全年走访民营小微企业4436户,帮助1336户企业获得贷款28.26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三是扩大民间投资,激活增长引擎。将项目作为拉动投资的核心抓手,全年遴选253个优质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其中麻江县蓝莓全产业链、黔东南电商智能物流园项目跻身国家级清单。同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全年为贵州其亚赤泥综合利用、岑巩县石墨烯电池负极材料等民间投资项目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1.06亿元。2024年,通过两批次向社会资本推介重大工程、补短板项目100个,占全省总量的19.2%;全州民间投资完成154.9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8%,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四是深化信用建设,赋能企业融资。以信用数据应用为抓手,归集公共信用信息及水电气物流等涉企数据9975万条,构建覆盖全域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贵州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19959家企业与154家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实现授信金额59.99亿元,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同时,建立信用修复快速通道,全年完成企业信用修复124次,助力失信主体重塑市场竞争力,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