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建立“双员”服务、“双线”引才、“双技”育才等三项机制,全面优化企业人才服务,帮助企业吸才聚才强才,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双员”服务机制助企吸才。州县人社部门联合企业推行“企业人才专员”制度,指导和组织“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5+N”特色产业等重点企业落实人才专员,建立和动态更新企业人才专员信息库。实行“人社专员”包片定点联系服务机制,建立“人社专员”服务企业责任清单和工作台账,组织人社干部“点对点”联系服务企业。充分发挥人才、人社“双员”作用,入企宣传人才政策,及时精准收集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动态编制更新企业人才需求目录,通过多种媒介广泛宣传州内企业发展前景和引才计划,帮助企业寻找人才、吸引人才、招揽人才。目前,全州222家重点企业明确企业人才专员259人;全州人社系统明确人社专员533人,“点对点”联系服务企业2335家;2024年以来通过“双员”收集并推介企业引才计划928个。
二是“双线”引才机制助企聚才。线上,依托贵州人才博览会线上平台、“苗侗就业通”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常态开展线上招聘、网络引才、直播带岗等活动,通过网投简历、视频面试、在线洽谈等方式助企提高引才实效。线下,组织开展人博会专场招聘引才、领导专家“以才荐才”引才、赴省内外知名高校专项引才、“蓄水池”重点人才招聘等活动,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依托省级“专家服务基层行动”,柔性引进人才指导服务企业,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同时,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等方式,为相关事业单位引进涉企助企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2024年以来,全州组织线上线下招聘引才520场次,帮助州内企业引进各类人才873人,其中硕士10人;全州事业单位引进涉企人才14人;发布并组织实施“蓄水池”重点人才招聘计划3个;全州争取省级“富矿精开”“高新技术产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6个专家服务团到黔东南企业指导服务。
三是“双技”育才机制助企强才。加强企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职称政策宣传直通车”系列活动,深入企业“一对一”“面对面”宣传职称政策和开展申报指导;创新职称评审方式,打破职称评审对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限制和减少学历认定限制性条件,打通企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企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主动性和评审通过率。加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组织实施企业工人全员培训工程,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方式,开展职工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提高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大力推行企业技术工人“全员持证”,支持企业自主评价人才,鼓励企业技术工人参加技能等级认定,壮大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在2023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中,全州共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 446人,其中通过职称评审 149 人;2024年以来,全州企业技术工人通过技能培训和评价获得证书78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