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是生态文明的主体,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的基础支撑。近年来,黔东南州通过健全机制抓保护、推进调查抓保护、突出重点抓保护、严管严控抓保护,下足“功夫”保护好黔东南州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美丽黔东南,不断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筑牢黔东南州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在共同推动林长制发挥作用上“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筑牢黔东南州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完善林长制工作各项机制,推动各级林长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有效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在“林”上精准发力,在“长”上履职尽责,在“制”上探索创新,实现“林长治”。目前,全州共有州级林长15名、县级林长253名、乡级林长1956名、村级林长5355名。
二是在全面防控林业灾害上“下功夫”。为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最大限度减轻危害损失,认真履行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职责,强化林业灾害预防和处置能力建设,全州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严格控制在 2‰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严格控制在0.8‰以内,保障林区和谐稳定,同时,建立了林业灾害防控制度,增加必要的应急防治设备、药剂储备,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导航定位等信息化手段,建设应急防治指挥系统,定期开展防治技能培训和操演,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提升处置水平。
三是在查处渉林问题上“下功夫”。进一步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紧盯中央、省委环保督察以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森林督查案件的查处整改,加强涉林案件的查处力度,确保涉林问题按照要求全面完成整改销号。目前,全州县级以上林长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568个,进一步夯实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保护基础。
四是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下功夫”。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抓实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黔东南州各类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打造黔东南州在全省乃至全国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不断实现生态价值向社会经济价值的转化。目前,整合优化后全州自然保护地保留34处,总面积42.73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