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系列部署,按照《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要求,依托岑巩县碳基材料、镇远县电池回收和正极材料、凯里市电解液和隔膜材料产业基础,重点推进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积极融入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一核两区”的铜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集聚区。
一是抓“基础”,聚焦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依托黔东工业集聚区产业带区位优势,加快形成分布合理、运行高效、功能错位、差异化发展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态势,推动产业要素向相关区域集聚。
二是抓“重点”,聚焦项目建设进度,提速构建产业集群。加快锦尚新材料年处理10万吨废旧动力锂电池和6万吨含锂中间物料处理项目、鑫铠年产340万件新能源电池材料专用配套材料项目等8个在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项目投产见效,推动2024年全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
三是抓“难点”,聚焦产业发展动能,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作用,围绕电解液、碳基材料、隔膜、电池结构件等产品,加快构建中游产业链条集聚区,围绕锂离子电池及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再生循环利用,积极打造下游产业链条省内示范区。牢固树立“走出去才有希望、引进来才有增量”的招商观念,压紧压实州县两级招商引资责任,细化招商引资任务,开展精准招商、上门招商,力争引进一批优强企业落户黔东南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