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州直部门频道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000014349/2022-86785 信息分类 文字解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文号 是否有效
信息名称 多举措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黔东南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解读

多举措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黔东南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解读

发布时间: 2021-12-31 15:45

一、出台黔东南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的背景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多次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做出指示。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传统村落时指出,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些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2020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再次明确提出,要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

(二)贵州省委、省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高度重视,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护传统村落。省人民政府于2021年8月10日正式印发《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三)传统村落是长期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目前,全州共有五批409个中国传统村落,占全省总数724个的56.5%,占全国总数6819个的6%,数量位居全国地州市级第一,是中国传统村落分布最密集、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遗产保存最完好、最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区。同时,传统村落也是我州苗侗文化传承的根和魂,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我州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四)近年来,虽然我州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但仍然存在“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外来文化冲击影响及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后,居住在传统村落的群众期望改善现状,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突出,同时,我州传统村落均分布在深山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极不完善,村落实现持续发展困难等问题”,黔东南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正面临着挑战。结合黔东南州传统村落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需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发展措施。

二、未来五年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主要目标

坚持“保护优先、传承利用,突出特色、集聚发展,市场主导、村民主体”的原则,以保障民生为核心,以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为根基,强力完善功能设施、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作为我州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创新观念理念、强化项目建设、整合要素资源、促进分类发展,建立保护发展新格局。

到2023年,采取“州级统筹、国有公司运作”的模式,完成黔东南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建设,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传统农耕型、生态景观型、特色加工型、教育科普型、精品民宿型传统村落,逐步建立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长效机制。

到2025年,按照串点连线、成片发展思路,完成5个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集聚区建设,充分彰显我州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形成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认知度和影响力的传统村落品牌,推动黔东南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

三、黔东南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主要任务

《黔东南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主要实施“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乡村风貌保护、环境质量提升、公共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培育、旅游产业提升、保护示范试点”八项行动计划,由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州自然资源局、州农业农村局、州生态环境局等多家州直部门和16个县市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完成。其五年行动计划的分年度任务如下:

2022年:

1.深入开展409个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调研,并提出每村具体保护项目名称。

2.全面调查文物古建筑、古遗址、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和古路桥涵垣等历史环境要素。

3.完成传统村落所有濒危不可移动文物抢救性保护,完成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民风民俗等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整理。

4.编制《黔东南州农村住宅风貌导则及指导图集》,鼓励使用当地木材、青砖、石材等原生乡土材料,以微更新、微改造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民居,在传统建筑前庭后院和公共空间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

5.在涉及传统村落示范州和省级集聚区的传统村落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

6.实施传统村落卫浴改造。

7.在传统村落新增标准级以上民宿、客栈、农家乐 (经营户)30家以上。

2023年:

1.每个传统村落至少实施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按照省级挂牌保护标准和要求,完成所有传统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挂牌保护,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并逐步将全部传统村落纳入贵州省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3.实现地方志编纂覆盖全州409个传统村落。

4.每个传统村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5.推进有实际需求、具备条件的学前教育设施需建尽建。

2024年:

1.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传统村落,力争覆盖传统村落达80%以上。

2.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生态渔业、生态家禽等特色农业,实现特色农业项目全覆盖。

3.将传统村落特色农业项目纳入 “一村一企·百企帮百村”兴村行动,采取 “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传统村落农民专业合作社均达到省级示范社标准。

2025年:

1.分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库。

2.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3.在传统村落新增标准级以上民宿、客栈、农家乐(经营户)100家以上。  

四、贯彻落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摆在乡村振兴优先位置,并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重要内容。成立黔东南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工作专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班、项目建设工作专班、特色农业发展工作专班。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十四五”期间,州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示范州、省级集聚区和示范村项目建设等。各县(市)结合实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州级相关产业类各主管部门积极申报相关基金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倾斜。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各级各部门将五年行动计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重点工作内容,并对传统村落工作安排部署、工作机制、经费投入、设施建设、宣传报道和实际成效等情况进行目标管理。

(文章来源:黔东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上一篇:

下一篇:

主 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联系地址:贵州省凯里市北京东路21号 | 联系方式:0855-8235320

ICP备案号:黔ICP备1600371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00038 | 招投标投诉电话:0855-8231392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45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