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起草背景
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国宝级特色资源”,发展油茶产业不仅是保障我国“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有效举措之一。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务院不断加大对油茶基地建设扶持的力度,并把油茶产业建设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支持。2019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油茶产业纳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十二大重要产业之一来发展,2020年2月,省针对“9+3”贫困县提出了扩大特色产业的意见,要求“9+3”贫困县不少于5万亩的优势产业基地,“9+3”贫困县特色优势产业视频会上,明确支持我州从江、榕江两县分别发展油茶基地建设5万亩,并要求于今年5月底前完成。3月5日,省政府相关领导到我州调研指导工作,要求我州在现有基础上,再建设100万亩高效油茶产业基地,并明确对我州油茶产业给予大力支持。近期,州委州政府对我州油茶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要求通过两年的基地建设,使全州形成160万亩高效油茶产业基地。
二、《方案》起草依据
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充分用好省给予我州油茶优势产业的特殊支持,抢抓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州人民政府州长罗强、副州长杨承进于3月6日在州政府601会议室召开油茶产业专题会,要求州林业局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草拟《黔东南州油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1年)》。会后,州林业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方案》的编制,《方案》编制主要依据区域布局、用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因素进行安排,将建设任务布局在黎平、天柱、锦屏、从江、榕江、岑巩、三穗、黄平、镇远、施秉、剑河、台江12个县。其中:黎平、天柱和锦屏为发展核心县,从江、榕江和岑巩为发展重点县,三穗、黄平、镇远、施秉、剑河和台江为发展一般县。
三、《方案》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方案》总体框架由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及时间安排、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为:
第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求,充分发挥项目实施县生态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油茶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和持续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发展目标及时间安排。方案明确到2021年,建成100万亩高标准油茶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新建60万亩、低效林改造40万亩)。其中,2020年,建设52万亩油茶基地(新建30万亩、低效林改造22万亩);2021年,建设48万亩油茶基地(新建30万亩、低效林改造18万亩)。
第三、重点任务。一是加强种苗供应,按照规划目标,着力培育2年生以上嫁接营养袋良种壮苗,确保2020年、2021年分别出圃苗木2600万株,有效保障用苗需求。二是高标准、规模化种植。确定重点发展区域,按照相对集中连片原则做好产业基地规划,将新建基地和原有基地串联起来,集中打造一批高标准、规模化产业基地。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州开投公司作为州级油茶产业实施主体,各项目实施县国有企业作为县级油茶产业实施主体,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全面开展油茶种植、管护、加工、销售工作。引进有规范化种植经验、有实力的优强企业参与,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四是强化技术支撑。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实施县开展技术服务指导,提高种植、管理、销售能力,为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五是推进精深加工。支持州内现有油茶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产能,提升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鼓励企业开发油茶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六是开拓销售市场。加强对加工销售企业的资源整合,加快“黔东南苗侗山珍之生态山茶油”品牌创建,积极开拓油茶产品市场,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七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组织农户以林地、耕地等生产资料入股企业,明确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精准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第四,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强化用地落实;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四是强化督导考核。
四、《方案》意见征求情况
《方案》起草完成后,于3月8日,州人民政府州长罗强、副州长杨承进再次主持召开的油茶产业发展专题讨论会,会上讨论了《黔东南州油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1年)(讨论稿)》,州领导及州发改委、州扶贫办、州金融办、州农业农村局、州开投公司等部门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我局根据相关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完善。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征求州直部门和各县的意见建议,于3月9日形成《方案(送审稿)》报送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