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州直部门频道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审计信息

索引号 000014349/2024-1352345 信息分类 审计信息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文号 是否有效
信息名称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摘要)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 2024-09-26 14:58

——2024827日在州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上

州审计局局长  李昌钦

州人大常委会: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度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绩,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根据州委、州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部署,州审计局依法2023年度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从审计情况看,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情况总体较好。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扎实有效,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30.5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5.33亿元、一般债券资金13.84亿元。州级财政共收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83.45亿元,较上年增加19.87亿元,增幅31.25%。州级财政强化保障能力,全年库款保障水平高于财政部规定的合理区间最低值,10家州直部门通过盘活闲置、低效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盘活缴库收益2048.71万元。州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较上年20.44亿元,增加了27.89

——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项目攻坚年行动和州县两级领导干部领衔推动四化项目专项行动取得实质成效,新开工入库项目578个,总投资493.6亿元、增长2.2%。省级重点支持两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7亿元,州五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8.26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1户,在库规上工业企业达424户。引进重点产业项目504个,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86亿元,引进优强企业142家,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财政民生类重点支出369.78亿元、增长14.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增长15.14%,社会救助兜底保障24.85万人次、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8%、15%。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拨付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1.67亿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齐抓共管的审计整改格局初步形成,整改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高位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州人大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积极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各级各部门、单位认真履行审计整改责任,切实推动整改落到实处。州委审计办建立健全整改台账,强化跟踪督导,实行对账销号截至20247月底,2022年度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指出的37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09个,正在整改67个,其中分阶段整改问题40个,持续整改问题27个。

一、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州审计局对州级财政管理情况和黄平县、黎平县县级财政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2023本级决算草案[1反映,州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29.8亿支出总计93.73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16.06亿支出总计13.36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1928万元支出总计152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总计77.38亿支出总计64.14亿

(一)州级财政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财政资源统筹存在薄弱环节。预算编制审核不严格,未督促已编制非税收入成本性支出的3家预算单位编制非税收入预算,造成非税收入预算编制不完整。

2.预算分配及支出仍不够规范高效。一是未在规定时限内下达专项资金。已明确具体补助对象及补助金额的水利工程建设等6笔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46亿元未能在30个工作日内下达有关部门。二是监管不到位,2家预算单位违规向下级政府部门拨付转移支付资金1168.33万元。三是未按实际用款单位下达预算,造成同级预算单位间拨款555.33万元。四是未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传统村落专项资金8000万元拨入国有企业监管账户

3.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差距,桥头堡资金发挥作用不明显。一是将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纳入桥头堡资金预算,致使预算安排3000万元的项目未能按期开工建设,影响资金使用。二是1桥头项目推进缓慢,截至20244月末,尚未明确项目建设方案,项目未实施,1500万元资金绩效未达预期。

(二)县级财政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财政资源统筹工作有待加强。2个县应收未收、应缴未缴非税收入3253.35万元。1个县未盘活存量资金108.84万元。

2.财政财务管理不够规范。1个县超预算调入资金1.25亿元,无预算补充及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2亿元。

3.财政支出政策落实出现偏差。一是债券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1个县违规使用专项债券资金1.54亿元,用于还本付息、财政资金周转等;1家国企未按要求使用化债资金,导致4421万元债务逾期;1个县专项债券资金984.68万元沉淀在部门单位未发挥作用。二是2个县未及时分配下达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98亿元。

二、州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重点对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生态移民局、州国防动员办公室2023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决算管理基础工作仍有待加强。1家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未根据实际资金需要安排和调整预算,导致182.30万元预算资金无法执行;1家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导致决算报表水电费等科目数据不准确,涉及金额12.88万元。

(二)财政财务管理不够规范。2家单位暂存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款项538.42万元长期挂账未清理;1家单位违规向下级政府部门和单位下达和拨付转移支付资金750万元;1家单位违规拆借使用专项资金70.79万元。

(三)过紧日子要求执行不够严格。1家单位未经审批进行商务接待;1家单位存在公务接待超陪餐人数和无公函接待等开支不规范情况;1家单位违规开支加班误餐补助;1家单位存在差旅费报销超标准情况。

三、重大项目建设审计情况

根据审计署、省审计厅统一安排部署和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对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基础教育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

(一)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审计情况。对全州16个县[22020年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基础教育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项目建设推进缓慢。5个县5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基础教育建设项目未启动建设,4个县4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处于停工状态,8个县15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基础教育建设项目未按期完成建设。

2.两拖欠清理工作有差距。4个县16基础教育建设项目未开设农民工工资专户。12个县41基础教育建设项目未足额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共计654.43万元。

3.地方资金保障不到位。2020年以来,全州16个县148个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基础教育建设项目有4.44亿元地方配套资金筹集不到位。

4.资金使用率低。2020年以来全州16个县共获得基础教育中央专项资金8.11亿元,截至20235月底,累计使用中央资金1.72亿元、使用率仅为21.21%

5.未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及招投标、采购手续。一是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9个县14项目存在施工图未经审查就开工建设,11个县31个项目未按规定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6个县15个项目未按规定取得用地或工程规划许可手续等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的问题。二是1个县3个建设项目先施工后组织招投标,1个县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确定施工单位时未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且未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1个县中小学集中改厕项目未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直接将项目化整为零发包6家施工单位。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审计情况。对全州16个县201920236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资金保障不到位,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一是3县财政部门未及时拨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4258.67万元。1县虚假列支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300万元。1县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开支范围,涉及金额22.63万元。

2.项目绩效管理有差距。一是4个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不符合实际。二是6县高标准农田项目覆盖区4470.34亩土地存在撂荒、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三是11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未按期完工,资金支付及项目实际建设进度均未实现年度预期目标

3.项目建设管理不严格,落实政策不到位一是9县存在不按实施方案或设计图建设高标准农田。二是6县未编制项目规划,1个县编制项目规划未经县政府审核批准,也未报省州有关部门备案。三是6个县未按要求建立高标准农田项目库。四是6个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管护不到位,未按规定制定管护制度,未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2县未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未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40.61万元。

四、民生保障和改善、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情况

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对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资金进行了审计,同时在对黎平县、黄平县财政审计中关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情况。

(一)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审计情况

15个县和州本级2021年以来佛山市黔东南州东西部协作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专项发现的主要问题:

1.协作帮扶资金管理不规范。一是7个县以前年度结余资金411.51万元未按要求列入项目实施计划上报。二是4个县项目结转资金1128.23万元未列入下一年度用款计划,未按要求在6月前使用完毕。三是4个县东西部协作资金专户存储利息50.22万元未按规定缴入国库。

2.协作帮扶项目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是615个东西部协作项目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未有效执行,应分红未分红482.95万元。二是3县应收未收租金、承包费138.84万元。三是3202.72万元投入项目因管理不善、论证不充分导致项目失败、资金损失。四是2县未按协议约定支付土(林)地流转金,涉及金额75.14万元。

3.已建成协帮扶项目后续管理跟不上。一是4个县34个完工验收项目未及时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二是1个县债权投资项目未办理资产抵押,涉及资金1800万元。三是3县项目资产闲置,涉及资产原值762.55万元。四是3县资产未及时移交、未落实运营主体等导致资产未及时发挥效益。

(二)中直单位定点帮扶资金审计情况

2021年以来中直单位对我州定点帮扶资金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1120万元帮扶资金投入经营异常的民营企业,资金安全存在风险。22个项目未按实施方案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联农带农机制。1个县1个项目资产闲置,未发挥效益,不能兑现203户农户分红。3个县资产管理不规范,未建立资产管理台账、资产未确权登记。

(三)民生保障和改善审计情况

对黄平县、黎平县财政审计关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情况。发现存在民生保障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一是1个县未按规定配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县级配套资金200.41万元,涉及18.91人次。二是1个县未足额发放城乡低保人员9940人次低保资金55.51万元。三是1个县未按规定计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417.64万元,未按规定为210名被征地农民办理基本养老保险,2914名被征地农民应享受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助,涉及金额497.22万元。

五、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4州属国有企业及下属公司进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不实。一是收入不实。2户企业通过虚假内部交易、虚假业务方式虚增业务收入971.64万元;1户企业违规开展空转”“走单贸易,虚增营业收入5311.41万元;1户企业推迟确认收入1814.17万元;2户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虚增主营业务收入9822.91万元;1户企业少计收入12.38万元。二是成本费用不实。1户企业提前结转成本8254万元;1户企业推迟确认成本1792.75万元;2户企业少列成本费用或违规冲减费用609.04万元。三是利润不实。1户企业违规将合作建设商品房预售资金提前确认为营业收入并结转成本,导致虚增利润1234万元;1户企业将清退的以前年度费用冲减当年费用,导致虚增当年利润281.01万元。

2.国有资产资金管理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资产管理不实。2户企业部分固定资产664.32万元未纳入资产管理核算;1户企业拆迁还建门面及公寓等资产3137.10万元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形成账外资产;1户企业固定资产账卡不符;1户企业长期未落实被征收置换房屋产权变更手续,产权悬空二是资金管理不严。1户企业违规改变基金用途1593万元;1户企业违规采取虚报工程款的方式从监管户抽逃建设资金1253万元;1户企业下属公司出纳公款私存,长期滞留应缴收入8.96万元。三是运营效益不高。1户企业资产管理不到位,导致房屋租金收益131.36万元长期应收未收;1户企业应收未收承包经营费及商品货款70.38万元,且未作账务处理。

3.经营风险较高一是1企业违规开展1.63亿元融资性贸易,存在资金损失风险720.36万元。二是1企业在未取得资质情况下盲目投资,造成国有资金损失88.37万元。三是1企业因决策不当、监管不严导致项目刚建即拆,施工方虚报工程量,造成损失75.82万元,存在损失风险53.9万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3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相关单位资产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基础性管理工作薄弱。1家单位资产底数不清,空调11台、公务车充电桩1个、文件柜1个、大会议室条桌26张未登记入账;1家单位6210.09平方米土地资产和2间门面资产未登记入账,价值235.07万元管理用房未办理产权登记。二是违规出借资产。1家单位未经批准擅自以乡村振兴名义出借单位门面给予帮扶村免费使用,帮扶村将门面私自出租,收取租金。

、审计建议

(一)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增强资金保障能力。一是强化财政资源统筹,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加强对税收、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征管,应收尽收,提高收入质量,同时加大对各类存量资源、闲置资产盘活力度,避免闲置浪费。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支持改善基本民生和重大项目建设,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安排与部门资金使用效率、政策实现效果统筹结合的机制。三是积极妥善解决暂付款规模过大,库款不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化解,提高资金保障水平,确保专项资金尤其是重大民生、重大项目资金的及时兑付,保障重大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形成推动发展合力。一是强化项目谋划,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全面落实资金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二是各个部门要主动作为,主动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抓好产业招商,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三是完善项目库管理,谋划储备高质量、有效益的项目,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做实前期工作,完善手续,做好用地等要素保障,确保预算入库项目在资金分配下达即可实施。

(三)强化财政风险管控,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一是统筹好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监管制度,落实化债责任,妥善化解存量债务、严防新增债务。二是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推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市场导向,进一步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完善落实整改机制,提升审计整改成效。一是持续推进和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进一步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压实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形成边审边改、持续整改、定期回头看的整改闭环,不整改完成绝不放过。二是持续加强审计督促整改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财会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推动形成整改合力,严肃查处虚假整改、敷衍整改。三是坚持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提升审计监督成效。

本报告反映的是2023年度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审计机关已依法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依纪依法移交有关部门。有关县、单位和部门正在积极开展整改。下一步,我们认真落实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持续做好跟踪督促进一步推动相关问题整改到位,按要求报告全面整改情况。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审计机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依法严格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力争实现审计监督更加精准,监督质效有更大提升,“经济体检”工作更加有力有效,走好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黔东南道路,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贡献新的审计力量。

[1数据来源于2023年度州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生成表),四本预算收支数据均不含补助县级或上解上级支出部分,为州本级净额。

[2县级行政区域统称为县。



上一篇:

下一篇:

主 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联系地址:贵州省凯里市北京东路21号 | 联系方式:0855-8235320

ICP备案号:黔ICP备1600371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00038 | 招投标投诉电话:0855-8231392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45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