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州直部门频道

索引号 000014349/2020-4561115 信息分类 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文号 是否有效
信息名称 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关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工作推进情况

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关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工作推进情况

发布时间: 2020-11-05 17:24

根据《中共黔东南州委办公室要求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黔东南党办通〔2020〕17号)》文件要求,我局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局作为牵头单位之一工作事项

(一)产品认证品牌化

1、围绕“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较完整的标准体系。我局积极主动参与“苗侗山珍”品牌建设标准化工作。指导“苗侗山珍”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的注册、立项等工作。组织开展“苗侗山珍”系列基础标准的调研、编制、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主持召开技术审查会。“苗侗山珍”系列基础标准《苗侗山珍 建设和管理 通用要求》、《苗侗山珍 食用种植业产品》、《苗侗山珍 食用畜牧产品》、《苗侗山珍 食用淡水产品》和《苗侗山珍 加工食品》,于2020年4月30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5月1日起实施。指导《黎平白茶》、《黎平香茶》和《黎平雀舌茶》3项团体标准立项、编制、组织进行技术审查等工作,于2020年2月8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积极指导编制“苗侗山珍”标准体系,根据标准体系中存在标准空白的部分,及时制定符合我州各类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标准。7月2日我局向省局申请州级地方标准立项。7月16日省局批复同意立项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等11项黔东南州地方标准。我局已于7月20日下达2020年黔东南州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9月24日,针对“苗侗山珍”产品入驻世纪联华超市存在的问题,我局组织标准化人员及有关技术人员与苗侗山珍农产品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一起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并进行相关标准的讲解。

继续指导配合苗侗山珍农产品行业协会做好标准实施、培训等工作,根据行业协会发展需要,不断建立健全“苗侗山珍”标准体系,为“苗侗山珍”品牌建设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带动我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规范化发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2、协助州农业农村局完成“二品一标”之新增有机农产品20个以上。截止10月初,我局已完成新增有机农产品21个,占全省比重12.88%,全省排名第三位;

3、印发《关于印发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2020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要点的通知》(2020-84)其中第一项工作要求“加强有机产品认证,助力脱贫攻坚”,要求各县(市)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比上年增长10%以上。

4、支持企业注册商标:(1)对应产品信息库开展商标申请指导。结合州农发公司整理的“苗侗山珍”相关产品信息库,提出相关商标注册建议,目前已指导申请12件商标,待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

(2)做好商标持有人变更事宜指导。指导苗侗山珍行业协会将目前在“黔东南州苗都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名下的“苗侗山珍”系列商标转让到“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农产品行业协会”名下,统一商标持有人,已完成5件商标转入苗侗山珍协会名下。组织地理标志产业化项目促进黔货出山。(3)全州45件地理标志均为农产品,均可列入“苗侗山珍”系列产品中,目前我局已组织县市将优质地理标志产品积极向省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争取地理标志项目立项,引入国家、省知识产权扶贫资金投入,目前我州新获省局地理标志项目立项2项,立项资金各50万元;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立项资金达50万元,为地方加快地理标志扶贫引入工作资金,促进黔货出山,加快脱贫步伐。(4)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帮助建立苗侗山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指导苗侗山珍行业协会拟定《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商标使用台账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商标的印制、发放、使用等流程,以期“苗侗山珍”商标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印象,进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二是积极培育苗侗山珍企业知识产权优势。我局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提高“苗侗山珍”产业推进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特色产业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三是组织地理标志产业化项目促进黔货出山。全州45件地理标志均为农产品,均可列入“苗侗山珍”系列产品中,将组织县市将优质地理标志产品积极向省知识产权局争取地理标志项目立项,引入省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为地方加快地理标志产业化引入工作资金,促进黔货出山,加快脱贫步伐。四是不定期开展商标抢注情况查询。将查询情况及结果第一时间反馈苗侗山珍行业协会,由协会开展下一步商标异议等工作,避免“苗侗山珍”商标流失到州外他人之手。目前查到贵州利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03日申请的29类“苗侗山珍”注册号为42803944,已于2020年9月13日初审公告,将此情况及时反馈到州农发公司,尽快提出异议。

(二)培育民营流通企业

1. 2020年1—8月,全州新设立私营企业5017户(含分支机构)。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228户,占新设立总数的24.48%。

2012年以来,通过”3个15万元“政策累计扶持发展1118户从事流通行业的微型企业,带动就业3846人。

2.会同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推动落实“3个15万元”核心政策,给予获得扶持的流通企业财政补助资金、税务奖励、金融贷款等方面的扶持。

二、我局责任事项

(一)全过程标准化

3月11日,下达《州市场监管局关于组织开展 2020 年州地方标准制修订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黔东南市监函〔2020〕7号),开展州级地方标准申报工作。目前,第一批黔东南州地方标准申请立项请示已报省市场监管局,省局已批复同意立项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等11项黔东南州地方标准。我局已于7月20日下达 2020 年黔东南州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并发布公告。

(二)加快推进农产品公益性市场建设

1.加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协助相关部门指导相关市场建设改造,督导市场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加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按照市场监管2020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要求,制定了我州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方案。目前已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268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1878批次),不合格29批次,合格率98.72%。做好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核查处置任务按时领取率100%,按时启动率100%、按时完成率100%。

(三)推动零售市场多元化建设

1.加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督导相关市场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银田物流园等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场、超市100%配备检验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开展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

3.加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按照市场监管2020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要求,制定了我州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方案。目前已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268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1878批次),不合格29批次,合格率98.72%。做好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核查处置任务按时领取率100%,按时启动率100%、按时完成率100%。

(四)推动产销对接大数据平台建设

1.加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指导相关市场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食品安全制度。

2.强化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索证索票监管,为大数据平台提供真实有效的基础溯源信息。目前,各超市、食用农产品经营企业、都建立了食用农产品经营台账,开展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工作。各县市市场监管局督促食用农产品市场开办者对对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管理。

(五)培育供销等农产品流通配送主体

1.加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指导督促食用农产品流通配送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重点加强中小学营养餐配送企业的监管,要求100%履行食品安全责任。

2.督导消费终端管理者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督促“集配中心”和“消费终端”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六)培育农产品经纪人

1.配合州农业农村局开展农产品经纪人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培训。

2.根据州农业农村局培训日程安排,派出食品安全专家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授课。

(七)主导州内市场

加强对银田物流园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景区、高速服务区、电商平台等设立“苗侗山珍”农产品专区市场主体食品安全监管。督导相关市场主体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维护好我州“苗侗山珍”品牌食品安全形象。

(八)扩大省内市场

1.加强银田物流园等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督导相关市场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食品安全制度。

2.银田物流园等农产品批发市场100%配备检验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并开展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

3.加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按照市场监管2020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要求,制定州级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方案。上半年完成了州本级食用农产品抽检78批次,不合格2个批次?合格率97.44%;各县市完成县级食用农产品抽检1783批次,不合格29个批次,不合格率98.37%。

(九)推动“黔货出山”

1.加强对相关食品生产企业、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督导相关市场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银田物流园等农产品批发市场100%配备检验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或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

3.加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按照市场监管2020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要求,制定州级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方案。上半年完成了州本级食用农产品抽检78批次,不合格2个批次,合格率97.44%;各县市完成县级食用农产品抽检1783批次,不合格29个批次,不合格率98.37%。

4.组织地理标志产业化项目促进黔货出山。全州45件地理标志均为农产品,均可列入“苗侗山珍”系列产品中,目前我局已组织县市将优质地理标志产品积极向省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争取地理标志项目立项,引入国家、省知识产权扶贫资金投入,目前我州以获省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项目立项9件、立项资金达420万元;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立项资金达50万元,为地方加快地理标志扶贫引入工作资金,促进黔货出山,加快脱贫步伐。

(十)积极开展消费扶贫

1.加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督导农产品流通配送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督导消费终端管理者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督促“集配中心”和“消费终端”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以合同的方式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等级。

截至目前,全州共出动执法人员4250余人次,车辆961余台次,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33个次;农村集贸市场1146个次;检查食品销售者6721户次,责令整改263户;立案查处35件。销毁不合格食品数量58余公斤,查处不合格食品案值2万余元,罚款金额9.5万余元等。

三、存在问题

(一)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州食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率较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相对复杂。

(二)我州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监管部门的食用农产品的质量把控、风险管理方面手段匮乏。

(四)疫情期间,认证组织和认证企业难以承担认证相关费用,请求政府给予扶持。

四、“十四五”规划布局打算

(一)在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化服务、知识产权保护、食品流通等方面全力推进我州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

(二)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结合我州实际,加快推进“苗侗山珍”标准体系建设。根据标准体系中存在标准空白的部分,及时制定符合我州各类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标准。

(三)大力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创建,打造一批有机高端产品。

(四)配合好农业部门的农产品产地合格证明工作的推进,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管,强化食用农产品索证索票管理。

(五)加强“互联网+”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信息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

2020年9月24日

上一篇:

下一篇:

主 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联系地址:贵州省凯里市北京东路21号 | 联系方式:0855-8235320

ICP备案号:黔ICP备1600371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00038 | 招投标投诉电话:0855-8231392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45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

...

本智能问答助手服务由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提供访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