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至23日,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石松江率队赴黔东南州开展苗绣、贵银等民族手工艺产业情况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江朝伦,州、县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州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调研组先后深入凯里市民族风情园民族手工业企业,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丹寨县南皋乡清江村、石桥村,凯里市白午街道新民村,通过实地调研、听取介绍等方式,详细了解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乡村振兴示范点发展规划、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情况、苗绣贵银等民族手工艺生产经营情况及当前存在的困难等。
调研中石松江指出,在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上,一是要认真谋划,多方合作,与周边地区形成良性互动,打造引得来、玩得好、留得住的生态景点;二是要优化升级,提升服务,在居住环境、饮食生活、手工体验等方面进行服务质量的提升;三是要深挖内涵,打造亮点,黔东南的民族手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在文化展示及特色打造上,要尽量避免同质化,深挖当地的文化内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属于自身的特色和亮点。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就黔东南州苗绣、贵银等手工艺产业现状、发展短板、人才培养、素质提升、产品设计、包装研发、市场推广、品牌打造、存在困难等进行了汇报。
江朝伦指出,苗绣贵银等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一是要贯穿一个意识,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始终;二是要打造一个品牌,要围绕“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这张品牌做好文章;三是要开发一批精品,要打造一批市场接受度高、适用性强的高端苗绣、贵银产品;四是要建设一批阵地,要加强对博物馆、展览馆、特色商品一条街、特色产品采购城、专业销售团队、专业研发团队等的培育打造。
石松江在听取汇报后指出,黔东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石松江强调,黔东南的民族手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不能因循守旧,要传统创新双轨并行,发展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要内核上坚持传统,形式上发展创新,要紧跟消费者的接受方式,把现代时尚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产品的定位上,要高中低三路并行,传统手工的产品固然是好的,但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工业化生产也必不可少。黔东南州民族手工艺产业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创新创艺、人才培养,要认真谋划整合各部门资源,协同发力,不断推动民族手工艺产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