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重点林业工作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
1.林业产业总产值567亿元。
2.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9%左右。
3.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内。
4.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内。
5.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达743万亩,产值150亿元。
6.完成营造林43.99万亩。
7.国储林项目建设:完成实施面积15万亩。
8.林业特色产业:完成特色林业产业新建面积14万亩(油茶14万亩),改造20.9万亩(油茶14.9万亩,竹6万亩);产量22.26万吨(竹子7万吨,竹笋1.62万吨,茶籽10.68万吨,茶油2.77万吨,花淑0.2万吨),产值44.77亿元(油茶38.82亿元,竹子11亿元,花椒0.95亿元)。
9.花卉产业、完成花卉产业7000亩(露地花卉7000亩)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林业固定资产投资。暂未统计。
2.林业产值。暂未统计。
3.招商引资。暂未统计。
4.森林覆盖率。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9.63%。
5.森林火情发生情况。暂未统计。
6.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暂未统计。
7.林下经济。暂未统计。
8.营造林。全州已完成营造林任务11.55万亩,完成率26.3%。
9.国储林。截至目前,全州申报国储林项目45个,面积264万亩,总投资262亿元;银行授信34个,授信金额130亿元;银行放款32个,放款资金48.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金额54亿元。累计收储林地面积85万亩,实施面积83.81万亩。
10.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截至2月底,全州共完成油茶基地建设12741亩,其中新造5921亩,改培6820亩。
11.花卉基地完成情况。暂未统计。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森林资源保护方面
1.森林采伐限额使用管理。1-2月发证采伐林木12.7万立方米。
2.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截至2月29日,全州共受理并办结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申请128起,共使用林地面积119.7047公顷。其中,呈报省林业局审核1起;省林业局委托市(州)审核建设项目使用林地25起,共涉及使用林地面积51.5899公顷;省林业局委托市(县)审核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使用林地86起,共涉及使用林地面积0.9767公顷;(县级权限)办理建设项目临时使用林地审批7起,共使用林地面积44.5505公顷;(县级权限)办理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审批9起,共使用林地面积8.1363公顷。
4.森林防火。一是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春节期间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凡在州内县(市)过春节的林业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含州林科所、州林调院、州林场),从2月10日起每天就地在所在的县(市)深入乡镇、村寨、山头地块开展巡查,宣传文明祭祀、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同时,按照“一听二看三访四查”的要求,加大暗访督查力度。并将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报送州林业局值班人员。二是全州林业系统持续重点围绕《全州林业系统2023年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州林业系统共排查安全隐患14项(重大隐患0项),已整改14项,整改率100%。三是2024年2月5日,州总林长颁布了《关于切实加强野外用火管控和春季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的令》(州总林长2024年第1号令),各县(市)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相继颁发了总林长令。四是强化宣传严格火源管控。全州共在主要路口和重要地段设立森林防火检查点(卡、站)56254个,卡点值守人90735人次,检查进山车辆19123车次,检查进山人员29804人次,开展森林防火宣传1425次,参与宣传人员3518人,出动宣传车1218车(次),张贴防火通告7723份,悬挂横幅9条,张贴标语2280份,发放入户宣传单22287份,发送短信息769次68387条。出动巡山护林员41816人,乡(镇)、村派出巡查干部16188人,各县(市)林业局派出实地督查1144人,通过宣传、巡查工作有效预防火情火灾发生。五是印发了《州森防办关于加强春节期间野外祭祀用火管控的提示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森林禁火令》。
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一是大力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集中除治工作。截至2月底,全州2个疫区县(从江、榕江)和3个重点县(镇远、天柱、凯里)累计完成除治松树82817株,任务完成率达44.24%;完成除治小班430个,任务完成率达39.6%;完成除治面积54378.46亩,任务完成率达46.62%。累计加工利用疫木16059.12立方米。二是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日常监测。截至2月底,全州完成82806个小班调查,占总任务的75%。日常监测共发现死亡松树618株,不明原因死亡11株,取样镜检11株,取样镜检率100%,均未发现松材线虫活体。三是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越冬代调查。1-3月是越冬后林业有害生物基数调查关键期,是做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预报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州5县已完成越冬代调查,调查发现3.6万亩,轻度发生3.28万亩,中度发生0.32万亩,其余县(市)还在调查中。四是积极申报中央资金防控松材线虫病。编制了《松材线虫病微孔注药一体化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申请2024年中央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80万元。2月1日参加省林业局组织的方案评审会,专家评审已通过,项目拟批复中。
6.自然保护地工作。一是做好㵲阳河风景名胜区和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报告工作。为落实吴强常务副省长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巡林时的工作要求,全力配合省林业局课题组做好㵲阳河风景名胜区和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报告的修改完善及报审。二是抓好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和建设项目审查工作。先后赴施秉、从江实地调研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和赴剑河县实地调研地质公园社区融合共建项目,协助配合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有序开展;完成自然保护地矿权审查1个。收集整理全州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造林项目设计批复文件并上报。三是扎实做好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问题排查和“绿盾”问题整改销号工作。与州生态环境局共同印发《黔东南州林业局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问题排查的通知》,安排各县(市)林业局、生态环境分局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问题排查。完成1个绿盾整改问题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审查销号。截至2月29日,全州318个问题已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审查销号296个,整改销号率为93%,正在整改共计22个。四是组织全州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浮桥吊桥类项目排查工作。共排查上报自然保护地内浮桥吊桥类项目共6个。五是进一步建立完善湿地保护协作机制等制度。经报请州人民政府同意,州林业局、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水务局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黔东南州湿地保护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州湿地保护协调工作机制,明确湿地保护的部门责任。
7.野生动植物保护。一是督促指导各县(市)对目前古树名木实存目录进行核实更新。为开展好2024年古树名木保险投保工作,在全州原台账古树名木数据28027株基础上,经排查核实,共梳理已死亡古树593株,删除保护区内、查无此树和重复古树等共44株,并补充未录入古树1164株,更新全州古树名木大树数据28554株,总体增加527株。二是开展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公众展示展演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防范打击非法猎捕、交易、利用野生鸟类违法犯罪行为工作。三是联合林业、农业农村、政法委、公安等八部门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的“网盾行动”进行总结上报。“网盾行动”期间,全州出动执法车辆1532车次、出动执法人员4321人次、监督检查互联网和寄递企业355家、监督检查商(用)户2136家、登记养殖鸟类人员13562人次、取缔、驱散斗鸟场所72个、悬挂宣传标语或开展野生鸟类宣传2836(条、次);查办案件52起,处罚人员33人、罚款6.9054万元、没收野生鸟类活体52只、死体70只。
8.纠纷调处。截至2024年2月底,全州共排查出山林权属纠纷6起(其中县内纠纷6起、跨县纠纷0起、跨州纠纷0起,跨省纠纷0起),共化解纠纷5起(其中化解新增纠纷4起、化解旧存纠纷1起,新增纠纷化解率为66.66%)。
9.公益林补偿资金兑现。一是全州2022年及以前年度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应兑现199967.09万元,已兑现176146.05万元,兑现率为88.9%。二是全州2023年度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应兑现补偿资金20820.49万元,已兑现14530.94万元,兑现率为69.79%。
10.生态护林员。全州38208名生态护林员选(续)聘工作已完成。2023年度生态护林员管护补助已全部发放完成,发放率100%。2024年1-2月管护补助正在发放中。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巡护APP上线率66.11%。
(二)森林资源培育方面
1.营造林。全州已完成营造林任务11.55万亩,完成率26.3%。
2.林业种苗工作。全州林业种苗发展采取以“稳面积、提质量”为目标,做好2024年度的本土珍稀树种育苗工作。2月底现有育苗面积3.63万亩。
3.退耕还林。全州新一轮退耕还林(2014—2023年)共获得补助资金62406.95万元(含2021年、2022年、2023年延长补助资金),截至目前,已兑现56470.15万元,未兑现5936.8万元,兑现率90.49%。
4.石漠化综合治理。2024年省下达我州石漠化治理任务3万亩,截至目前,全州已完成0.5102万亩,完成率17%。
5.义务植树:全州通过春节上班第一天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州设266个义务植树点,共有4.7万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30余万株,面积3千余亩。
6.国储林项目。截至目前,全州申报国储林项目45个,面积264万亩,总投资262亿元;银行授信34个,授信金额130亿元;银行放款32个,放款资金48.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金额54亿元。累计收储林地面积85万亩,实施面积83.81万亩。
(三)林业产业发展方面
1.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截至2月底,全州共完成油茶基地建设12741亩,其中新造5921亩,改培6820亩。
2.林下经济发展。2023年,全州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累计达739.07万亩,发展面积占全省四分之一。累计创建国家级林下示范基地8家,引进、培育州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90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7家),申报获得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2个,全州林下经济产品累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3个。
4.林业碳汇试点。剑河县深入开展林业碳汇试点,编制林业碳汇发展规划。成立贵州首个碳汇交易运营中心,在贵州银行剑河支行挂牌成立“碳汇交易结算点”。出台《剑河县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明确剑河县行政区域内权属清晰的森林均可申请制发林业碳票,推动林业碳票可流转、可收储、可授信、可质押、可保险。建立碳汇认购制度,在剑河挂牌成立全省首个“碳汇与司法办案实践教育基地”,并建成全国首个“司法碳汇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5.国有林场改革:从江县选定从江县国有林场作为分区分类探索国有林场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试点单位,完成百香果种植100亩、木本油料示范林(山桐子种植)种植781亩、油茶园承包经营权收回600亩并实施管理。
6.招商引资:2023年,全州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打造“5+N”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大招商突破年的工作部署,立足资源禀赋,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紧盯头部企业和链条企业,大力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大力开展木材家居制造产业招商,共招引木材加工类项目51个,签约投资总额84.4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80亿元的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