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丹寨县坚持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在乡村治理一线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创新实践。从“严”到“实”引导广大农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尚,助推移风易俗绽放“文明之花”。
一是严格建章立制,“严”出新风貌。积极探索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完善“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一村一规”制度,对婚嫁彩礼及礼金“限高”,对红白喜事宴席“瘦身”,推进农村红白事宜制度化、规范化,“规”出好民风,“约”出新风尚。截至目前,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酒席操办宣传、动员、劝阻等490余场次,减少办酒席120余场次,减少办酒席支出费用390余万元。
二是宣传教育引导,“宣”好新气象。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引导,依托“理论宣传二人讲”、移动普法宣传小分队、“文明微课堂”等平台载体,坚持以“面对面”“零距离”的方式,结合“苗汉”双语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主题宣讲活动,通过“举例子、说案例、讲故事”等群众易接受、能理解、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同时,创新改编快板、小品、苗歌、山歌等移风易俗的主题形式,通过微信小视频、抖音、“寨寨响”等平台,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共同抵制陈规陋习,营造婚事简办、喜事新办,拒绝摆阔攀比、减少铺张浪费,做到崇德向善、践行文明新风。目前,开展主题宣讲活动130场次,惠及群众4100余人次,线上发布宣传小视频62条次,转发推送移风易俗相关内容430条次。
三是实践活动引领,“实”见新风尚。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导向,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要求,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少数民族节日为契机,广泛举办苗歌山歌比赛、苗族古瓢舞、苗族芦笙舞、篮球赛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村电影放映、文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同时,聚焦“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常态化落实“一月一大扫除、一月一评比、一季度一考评”的“三个一”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营造“扛旗争星”浓厚氛围,让示范带全员,形成以点带面工作新局面,促进文明实践活动遇见新风尚。目前,开展群众文体活动60余场次,评选“星级文明户”18户,“和谐家庭”12户,“好婆婆”“好媳妇”“身边好人”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