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林长制引领,夯实生态治理根基。黔东南州充分发挥林长制的统筹引领作用,全面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主体责任。通过“林长巡林派活单”制度和“三单一函”机制,各级林长积极履职尽责,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格局。2024年,全州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活动14.22万次,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526个,林长履职尽责五大指标总体完成率已达90%以上。林长制的全面推行,为森林资源管护筑牢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是防火管控,筑牢森林安全屏障。在州委、州政府的高位推动下,黔东南州从州、县各部门抽调三分之一的干部下沉到乡(镇、街道)和帮扶村,蹲点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有效遏制了年初山火多发的势头。通过强化基层防火力量,黔东南州有效维护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了森林安全屏障。
三是林地监管,强化资源保护体系。黔东南州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级要求,完成2023年森林督查案件204起的查处整改,核查5018个森林督查疑似变化图斑。全州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由2023年的204起下降至2024年的46起,同比下降77%以上。通过强化林地监管,黔东南州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有效遏制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是生物多样性,守护生态平衡底线。黔东南州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清风行动2024”和“候鸟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采集、交易野生动植物行为。行动期间,全州共打掉犯罪团伙33个,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08人。同时,成功申报榕江、丹寨为第二批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通过一系列措施,黔东南州有效守护了生物多样性,筑牢了生态平衡的底线。
五是自然保护地,推进生态修复进程。“绿盾2017-2023”反馈自然保护地问题318个,已整改销号316个,整改销号率达97.84%。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等9个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有序推进。通过自然保护地的系统治理,黔东南州有效推进了生态修复进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六是病虫防治,保障森林健康稳定。全州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54.54万亩,防治面积51.89万亩,防治率达95.13%,无公害防治率达97.95%。松材线虫病疫区县从江、榕江共清理除治疫木15.87万株,经省除治质量评估组检查评估,两县除治质量均获“优秀”等级。通过强化病虫害防治,黔东南州有效保障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防线。
黔东南州通过林长制的全面推行,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筑牢生态屏障、推动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