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紧扣主导产业,布局工作重点。通过系统研究明确某县鸭产业、食用菌产业作为审计重点,明确着少走弯路、不走错路的工作要求,梳理产业最终实施主体,按照资金流向确定重点乡镇、企业,从政策落实、资金安排使用各环节揭示了乡镇、企业履职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多付工程款等问题。
二是紧抓薄弱环节,布局村级产业。成立专项小组重点关注村集体经济运行情况,发现某县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混乱、村干部财经意识淡薄,部分村委会“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同时对村级产业项目实施、资产处置进行审计,揭示了村干部套取、侵占、私分资金等腐败问题。
三是紧跟项目建设,布局过程监督。着重了解配套产业基建项目,对项目从立项、批复、建设、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监督,揭示了部分项目主管部门在日常监管和施工监理过程中失职失责,施工方通过围标串标方式中标,造成设备价格虚高、偷工减料、虚假签证等问题。
四是紧盯群众利益,布局利益链接。深挖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合理,利益链接是否完整、群众利益是否实现等方面,揭示了项目主管部门漠视群众利益,在未建立利益链接机制情况下,无偿发放种苗给私企、大户,甚至还有供苗商,造成群众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