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城市公共交通是保障人民群众日常基本出行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国务院令第793号)、《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和单位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运发〔2023〕144号)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黔府办发〔2023〕25号),推进黔东南州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黔东南州深化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一)短期目标。到2025年,凯里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实现巩固提升,通过省级公交优先发展行动验收的县级城市3个。各县(市)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100%,配套新建或改扩建城市主干道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配套新增无障碍城市公交站台,全州新增及更新公交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达到100%(其中新增及更新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车比例不低于60%),城市公交车载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率达到100%,县(市)中心城区智慧站牌数量占比逐步提升,县(市)公交来车信息实时预报率达到100%,县(市)城市主城区高峰期城市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不低于20公里/小时,线路日均发车正点率不低于90%,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乘客满意度不低于85%,各县(市)人民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承担公益性服务等补贴补偿资金到位率100%。
(二)长期目标。到2035年,全州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更加完备、公交出行更加便捷、服务更加优质、安全更加稳固,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三、《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有哪些?
《实施方案》共提出了四个方面共16项重点任务举措。
(一)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基础条件
1.强化规划引领。通过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障公交停保场站用地需求等,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高度协调。
2.优化公交线网。通过调整完善公交线网体系,促进城市公交与城市功能区衔接融合,增强公交线路的直达性和合理性。
3.完善配套设施。通过强化公交专用道使用监管,优化城市公交专用车道管理措施,完善公共汽电车场站和停靠点设置,完善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为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二)健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政策
4.落实运营补贴补偿政策。通过建立和实施城市公交运营成本核算和补贴补偿制度,确保公交企业能够维持公益性运营并提供优质服务。
5.建立健全票价调整机制。通过建立合理、可承受、多层次、差别化的常规票价、定制票价等票制票价体系,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
6.强化财税金融保障。通过将城市公共交通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落实车辆购置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简化贷款审批程序等,强化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资金保障能力。
7.支持用地综合开发。通过支持公交经营主体在优先保障场站基本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开发,建立用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机制。
8.支持公交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支持公交企业拓展车辆驾驶、停保维修、驾驶培训、公务用车服务、商品交易等业务,增强城市公共交通造血能力,平衡运营亏损。
9.持续开展公交发展争先创优行动。通过持续开展公交优先发展示范项目和行动,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深化县域公交服务质量的整体水平。
(三)加快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提质增效
10.提升公交出行便捷性。通过提升公交线路的高效衔接能力和运力资源配置调度效率,逐步扩大公交线网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满足城乡群众普惠出行需求。
11.提升公交服务多样性。通过鼓励引导公交企业发展“公交+N”服务模式,开通通勤、通学、就医、购物等定制公交线路、微循环公交线路等,增强城市公共交通吸引力。
12.提升群众乘车舒适性。通过持续推动新能源公交车应用、推进无障碍设施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建设和应用、提质改造公交站台服务设施等,提升乘车候车体验感。
13.加快公共交通数字化转型。通过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与大数据、云计算、通信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智能调度、客流分析、安全预警、电子支付等智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
14.提升公共交通运营安全水平。通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等,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安全。
15.加强从业人员保障。通过深化公交企业改革,保障公交企业职工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参加社会保险等法定权利,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16.关心关爱从业人员。通过改善从业人员生产环境,组织关心关爱从业人员活动,保障从业人员身心健康。
四、如何做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统筹领导和行业协调,建立多部门为成员的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结合地方实际建立健全包括财政、税收、土地、路权等在内的一系列公交优先政策。
(二)加强考核评价。依托大数据和抽样调查,建立健全州、县两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绩效评价制度,推进形成政府牵头、行业主管、部门支持、企业经营、群众参与的良好公交运行机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积极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等主题活动,成立县级城市公交乘客委员会,健全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营造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良好社会氛围。